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天台有寄》
《忆天台有寄》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石梁横碧天,上有百重泉。

昨梦随明月,同君蹑紫烟。

闻箫桐柏下,拂剑斗牛边。

孤鹤飞何处,回看阻霅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仙境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天台山的奇景与个人的梦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石梁横碧天,上有百重泉”,以“石梁”为引子,勾勒出一条横跨碧空的桥梁,其上流淌着层层叠叠的泉水,既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也暗示了通往仙境的神秘通道。接下来,“昨梦随明月,同君蹑紫烟”,诗人通过梦境与友人一同步入紫色的云烟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运用了“明月”和“紫烟”这两个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赋予了情感的深度。

“闻箫桐柏下,拂剑斗牛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活动场景。在古老的桐柏树下,有人吹奏着悠扬的箫声;而在星空之下,有人挥舞着宝剑,似乎正在进行某种仪式或挑战。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仙界的宁静和谐,又暗示了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和冒险精神。

最后,“孤鹤飞何处,回看阻霅川”,诗人以一只孤独的鹤作为收尾,它或许是在寻找归途,或许是在探索未知。这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石梁横碧天”,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探索的渴望,以及面对未知时的不确定感。同时,“回看阻霅川”一句,既是对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自由探索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题采菊图·其二

今日菊始华,丛雁鸣相和。

若无一觞酒,如此重九何。

悠然数酌尽,会心岂在多。

醒来不复记,散发东山阿。

(0)

谢钱珣仲惠高丽墨

王卿赠我三韩纸,白若截肪光照几。

钱侯继赠朝鲜墨,黑如点漆光浮水。

旧传绩溪多老松,奚超既死松亦空。

易水良工近名世,真材始不归潘翁。

萧然南堂一居士,赤管隃糜无月赐。

借问玄圭何自来,去年海中持节使。

明窗晏坐不匆匆,引纸磨墨寒生风。

自笑平生绾蛇蚓,更惭尔雅注鱼虫。

殷勤二物从来远,禆海环瀛眼中见。

若欲挥写藏名山,不如却作谈天衍。

(0)

重经快阁

侨寓穷沧海,心栖快阁间。

烟云浮四座,几席对千山。

阑槛何由见,神明怅未还。

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

(0)

句·其四

路行归雁不到处,家在长江欲尽头。

(0)

过靖安镇

樯竿历历表中流,瞑宿河堤古驿头。

天遣山川浑着月,人将榆柳共惊秋。

(0)

恼张子充

他州异县复芳时,彊起寻梅把一枝。

浊酒纵能于道近,苍髯终不与春宜。

逢人欲作娵隅语,去国长为偻句欺。

斟酒旅情谁会得,径须京兆出蛾眉。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