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旄落尽始归来,白发龙钟老可哀。
犹胜生降不归汉,将军空有望乡台。
节旄落尽始归来,白发龙钟老可哀。
犹胜生降不归汉,将军空有望乡台。
这首诗《子卿归汉图》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描绘苏武归汉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回归的深刻感慨。
首句“节旄落尽始归来”,形象地描述了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后,终于在节旄(古代使臣出行时手持的旌节)残破不堪的情况下返回汉朝的情景。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苏武归途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在异域生活的漫长与孤独。
次句“白发龙钟老可哀”,进一步刻画了苏武归国时的苍老形象,满头白发,步履蹒跚,令人感伤。这一形象对比了他年轻时出使的英姿,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忠诚的代价。
后两句“犹胜生降不归汉,将军空有望乡台”则深化了主题。前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苏武宁愿历经苦难也要保持民族气节,拒绝投降,最终回到故土的高尚精神。后一句则通过假设,指出如果苏武选择生降而不归汉,那么即使身为将军,也只能徒然地遥望故乡的象征——望乡台,无法实现真正的回归。这不仅是对苏武行为的赞美,也是对忠诚与尊严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武归汉故事的描绘,颂扬了忠诚、勇敢和对国家的深情,同时也反思了个人选择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
衣不必锦绣,食不必珍羞。
阑斑三尺才掩肋,浊醪村市相绸缪。
别有老彪大头目,篙鎗药弩藤兜鍪。
嵌银宝刀耀明月,旋花逸足如苍虬。
百回征调先收捷,意气不肯论封侯。
年来峒寨偃戈甲,各辞队伍营东畴。
大儿十五会耕作,小儿七岁能骑牛。
但愿官家莫横索,此生衣食宁须求。
天地清以宁,真机在得一。
斯理极玄玄,众妙所从出。
道丧溺人心,多为声利汨。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
至理悟盈虚,何常计得失。
大宝逊神尧,箕颍终遗佚。
雕琢为圭璋,太璞竟完质。
超然排灵筌,非几乃可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