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旬烟雨卒能收,拄杖相随到上头。
积累本来由一篑,包罗曾复让群丘。
浮云于我真无累,逝者如斯自不休。
天地四方男子事,肯将鸥鸟共沈浮。
浃旬烟雨卒能收,拄杖相随到上头。
积累本来由一篑,包罗曾复让群丘。
浮云于我真无累,逝者如斯自不休。
天地四方男子事,肯将鸥鸟共沈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大锅顶山峰的体验,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浃旬烟雨卒能收,拄杖相随到上头”,开篇即以烟雨初晴之景引入,形象地描绘出在连续十天的阴雨后,终于迎来了晴朗天气,作者与友人手持拐杖,一同攀登至山顶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坚持。
颔联“积累本来由一篑,包罗曾复让群丘”,进一步阐述了攀登的过程。一篑之土虽小,却能累积成山,象征着通过不断努力,可以实现伟大的目标。同时,诗人将自己所站的高度与周围群山相比,表达了对自身成就的自豪,以及对自然壮丽景观的赞叹。
颈联“浮云于我真无累,逝者如斯自不休”,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的事物并不会给自己带来负担,时间的流逝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尾联“天地四方男子事,肯将鸥鸟共沈浮”,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间男子应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信念。他不愿与随波逐流的鸥鸟为伍,而是选择像天地间的一名男子一样,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期许,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之旅,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时间、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洞察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风雨初经社。
子规声里春光谢。
最是无情,零落尽、蔷薇一架。
况我今年,憔悴幽窗下。
人尽怪、诗酒消声价。
向药炉经卷,忘却莺窗柳榭。
万事收心也。
粉痕犹在香罗帕。
恨月愁花,争信道、如今都罢。
空忆前身,便面章台马。
因自来、禁得心肠怕。
纵遇歌逢酒,但说京都旧话。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
功名不信由天。
泪淹妆薄。
背东风伫立,柳绵池阁。
漫细字、书满芳笺,恨钗燕筝鸿,总难凭托。
风雨无情,又颠倒、绿苔红萼。
仗香醪破闷,怎禁夜阑,酒酲萧索。
刘郎已忘故约。
奈重门静院,光景如昨。
尽做它、别有留心,便不念当时,雨意初着。
京兆眉残,怎认为、新人梳掠。
尽今生、拚了为伊,任人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