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普门上人》
《赠普门上人》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

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

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0)
注释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
沃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嵊州一带。
慧力:智慧的力量。
伏魔:制服恶魔,比喻战胜烦恼。
坐夏:佛教术语,指夏季三个月的静坐修行。
头陀:佛教苦行者,过简朴生活的人。
回心:改变心意,回归初心。
贤愚:聪明与愚笨,泛指众人。
翻译
支公年纪已大,常住在沃州这个地方。
他的智慧和力量足以传授佛法,禅定功夫长久以来用来降伏恶魔。
山间的云雾伴随着他度过夏季静修,江边的草木陪伴着他的修行生活。
请问回归初心之后,无论是聪明还是愚钝的人,心灵的距离会缩短多少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表现了僧人年事已高,在沃州居住时间已久的现实情况。“支公”是对僧人的尊称,而“沃州”则是一个地名,这里用来指代僧人的居所。

接着“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展示了这位僧人在修行上的成就。“慧力”代表智慧的力量,“堪传教”意味着他有能力去解释和传播佛法;而“禅功久伏魔”则表明他通过长期的禅修,能够压制内心的邪念和烦恼。

第三句“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描绘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山云随坐夏”指的是僧人在山中静坐,云彩如同他的座垫一般;“江草伴头陀”则是说他在江边行走时,野草成了他的伴侣。这里的“头陀”是对僧人的又一种尊称,意味着修行者。

最后两句“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流露出诗人对僧人内心世界的询问和反思。“借问”意为通过提问来了解,“回心”则是指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而“贤愚去几何”则是在探讨在修行道路上,智慧与愚昧之间的界限。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僧人对佛法的传承与个人修为,又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了他与宇宙和谐共生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送全玄洲太史册封赵藩

邯郸道上夹垂杨,六传飞尘出建章。

赵国河山连右辅,邺都词赋在天潢。

登筵夜对丛台月,染翰春浮玉署香。

此日流离知满路,好陈谣俗报君王。

(0)

送彭肯亭太史册封沈藩便道过里寿太公九十

潞子城头紫气悬,词臣持节下从天。

绨函借日开银榜,绮阁飞花映醴筵。

疏雨寒声汾水上,白云秋色太行前。

江乡更待趋庭庆,共羡彭■阅大年。

(0)

送唐曙台客部告还南海用王宗伯韵

清时何意厌朝参,郎舍频抽碧玉簪。

万里亲闾炎海上,十年归梦大江南。

云霞近傍仙城五,松菊重开客径三。

闭户书成应更早,好令白马绌玄谈。

(0)

九日有怀可大

秋水茫茫入望赊,美人何处赋蒹葭。

霜前又度三秋雁,客里重看九日花。

南国音书淹岁月,东篱节序付烟霞。

登高那复多愁思,白露朝来染鬓华。

(0)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五

绝顶秋高上帝宫,茫茫一气俯寰中。

地盘河济三州尽,天入秦吴万里空。

玉阙光连星斗上,丹峰影落海门东。

亦知真宰多相藉,许倚烟霄两剑雄。

(0)

病中乞归怀寄中立王孙

银榜仙宫桂满岩,何时雪夜挂孤帆。

枕中鸿宝新来注,海上鱼书旧日缄。

千里归心看短剑,百年病骨付长镵。

王孙苑路今应近,芳草春风点碧衫。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