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
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
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
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
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表现了僧人年事已高,在沃州居住时间已久的现实情况。“支公”是对僧人的尊称,而“沃州”则是一个地名,这里用来指代僧人的居所。
接着“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展示了这位僧人在修行上的成就。“慧力”代表智慧的力量,“堪传教”意味着他有能力去解释和传播佛法;而“禅功久伏魔”则表明他通过长期的禅修,能够压制内心的邪念和烦恼。
第三句“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描绘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山云随坐夏”指的是僧人在山中静坐,云彩如同他的座垫一般;“江草伴头陀”则是说他在江边行走时,野草成了他的伴侣。这里的“头陀”是对僧人的又一种尊称,意味着修行者。
最后两句“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流露出诗人对僧人内心世界的询问和反思。“借问”意为通过提问来了解,“回心”则是指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而“贤愚去几何”则是在探讨在修行道路上,智慧与愚昧之间的界限。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僧人对佛法的传承与个人修为,又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了他与宇宙和谐共生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