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民族冲突的情境。"一自萧关起战尘",萧关是古代边关之一,这里战尘骤起,说明战争已经爆发,并且可能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给当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河湟隔断异乡春"中的“河湟”指的是黄河和湟水,它们成为阻隔故乡与异乡的自然屏障,而“异乡春”则是对流离失所者心中无法触及的温暖和生机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表达了民族文化同化与冲突的复杂情感。"汉儿"指的是汉族人,而"胡儿"则是对其他民族的称呼。在战乱中,一些汉族人可能被迫或选择学习并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作胡儿语),但这种文化上的同化并没有带来和平共处,反而在城头上还能听到对汉人的谩骂声。这不仅是语言的变化,更是心灵深处认同感受的一种扭曲。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民族冲突以及文化同化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战争带来的悲凉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长江接海门,一水限吴越。
两山郁相对,峰峦各罗列。
劲势争吐吞,蒸岚互出没。
尹君好游观,结亭山水窟。
阑干出层巅,细路萦百折。
崩石络垂萝,老树着栖鹘。
平生登临兴,尽为山水发。
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
至今两山云,来往似奔突。
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何当上斯亭,长歌吊遗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