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全文
宋 / 张继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0)
翻译
不知不觉间年华匆匆流逝,如同急流催促江水翻腾在岁月长河。
炼丹炉中的日月运转,知晓人间少有人能洞悉,而世间对阴阳之学了解的人却多。
一切都被财富侵蚀了人的本性,全是因为女色使人随波逐流。
修行之路只有一半人能坚持到底,怎能任由真元被邪魔所乱。
注释
不觉:不知不觉。
撚指:捻指计算时间。
急如:如同。
催浪:催促江浪。
长河:岁月长河。
鼎中:炼丹炉中。
日月:比喻时光。
知人少:少有人能理解。
世上:世间。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
识者多:了解的人多。
资财:财富。
损真性:侵蚀本性。
女色:美女或色欲。
逐流波:随波逐流。
半有:只有一半。
归泉路:修行归途。
忍:怎能。
真元:修炼者的元气。
乱鬼魔:被邪魔扰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的《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炼之道的理解和体验,以及对于世俗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沉迷女色所带来的警示。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这一联通过比喻手指快速翻动与奔腾汹涌的长河,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匆忙,表达了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这里的“鼎”指的是古代用来观察天文气象的器具,比喻道家修炼之地。诗句表明在修炼真理的人很少,而能够认识到宇宙间阴阳变化规律的人却很多,暗示了对当时社会中人们认知浅薄的批评。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这一联则指出人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以及由于沉迷于女色而随波逐流,这是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中两大诱惑的批判。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这里“□□”处应为“难寻”或“少有”,意指找到回归本真的道路十分困难。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能坚守真性、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被迷惑和干扰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修炼与世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道家真理、保持本真的重要性,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张继先

张继先
朝代:宋   字:嘉闻   号:翛然子   籍贯:林灵素真   生辰:1092-1127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过洞庭书所见

湿烟吹起岸东西,渔子藏舟竹四围。

脱下蓑衣扬去雪,不教人道钓鱼归。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

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

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轻尘。

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

(0)

赠青城洞翁二首·其一

神仙抱一养玄微,九载功成白日飞。

道在当人须顺授,今朝何必秘天机。

(0)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二夕阳台

日暮天无风,岸巾夕阳中。

回首发遐想,明月已升东。

(0)

重九日与宾佐登龙山

晓风猎猎笛横秋,泽国名山九日游。

万里烟云归老眼,千年形势接中州。

丘原到处堪怀古,萸菊随时岂解愁。

此日此心谁共领,朝宗江汉自东流。

(0)

雨后同周允升登雪观

一雨端能减百忧,肩舆径上最高楼。

山容净洗无穷碧,江水新添自在流。

已觉春随花片老,不应身似贾胡留。

烟蓑风笠南山下,正好归欤看麦秋。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