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若澄莲池书院图因叠前韵》
《题张若澄莲池书院图因叠前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

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

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

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

浮屠亦传斯,极乐可證悟。

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

(0)
鉴赏

此诗由乾隆皇帝所作,题为《题张若澄莲池书院图因叠前韵》。诗中表达了对莲池书院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儒学与佛教不同哲学思想的思考。

首句“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引出对周敦颐(濂溪先生)及其著作《爱莲说》的崇敬,以及对莲花纯洁品质的喜爱。接下来“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则表达了对莲池书院所在之地的向往和敬仰。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描述了诗人曾经造访莲池书院的经历,以及此次再次经过时在保阳停留的情景。通过“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表达出诗人对书院环境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坐在木制书桌旁构思诗句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创作时的专注与灵感。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形容了书院环境的布局如同一幅清晰的画卷,高低错落,充满艺术感。

“浮屠亦传斯,极乐可證悟”提到佛教中的寺庙也传承着这样的理念,追求极乐世界的觉悟,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文化思想的包容与思考。

最后,“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表明儒家与墨家的思想虽有差异,但诗人并不在此进行赋诗,可能意味着他更倾向于以实际行动而非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整首诗通过对莲池书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以诗问谹父病五首·其三

闲门岁满常驱迫,事外那容免剥肤。

为问赤城香火客,不知还欠药钱无。

(0)

和立斋书怀二首·其二

平生景风操,慷慨怀赋竹。

恨无百亩地,相与种黄独。

只有满架书,可寄千古目。

何敢偭规矩,周容竞追曲。

彼不见泰山,政以鹿斯逐。

子酌芝山泉,天运两回复。

应感鹤鸣章,聊以石攻玉。

迁乔岂不佳,岁寒须入谷。

天地何方圆,吾将叩归鹄。

(0)

题涵古·其一

梅花之外竹扶疏,矮屋明窗著此癯。

生意多从閒处见,天机却向语中枯。

通身总是先天易,开眼无非太极图。

点点若知河洛意,庖牺岂有古今殊。

(0)

送赵书记二首·其一

相逢虽晚意无加,满腹经纶肯浪誇。

雅兴屡陪郊外乐,清谭不尚酒边哗。

忍于柳驿攀金缕,记取梅坡嚼玉花。

木落山空平野阔,浩然别思满天涯。

(0)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其一

色动山行约,令人忆旧游。

地形虽险易,坤道自刚柔。

路绕岩头石,烟横洞口舟。

十年尘土梦,此志几时酬。

(0)

贺新郎·其二

醉醒琼花露。买扁舟、邵伯津头,向秦邮去。

流水孤村鸦万点,忆少游、回首斜阳树。

又访著、山阳酒侣。

细剔留城碑藓看,上歌舞、一啸江东主。

望凫峄,过邹鲁。孔林百拜瞻茔墓。

历四阜、少皞之墟,大庭之库。

竟涉汶河登泰岱,候清光,夜半开玄圃。

迤逦问、东平归路。

蚩冢黄花吟笑罢,下新州,醉白楼头赋。

复淮楚,寻故步。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