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然一榻懒巾靴,二月东风尚未和。
雀闯屋檐来作宿,蜂衔窗纸去为窝。
牢愁余发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欲访东皋贤鼻祖,几回路与醉乡蹉。
颓然一榻懒巾靴,二月东风尚未和。
雀闯屋檐来作宿,蜂衔窗纸去为窝。
牢愁余发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欲访东皋贤鼻祖,几回路与醉乡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懒散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初春时节的生机与个人情感。"颓然一榻懒巾靴"一句,设定了整体悠闲自在的情景,榻,即是床榻,这里形容诗人躺卧于床,懒指的是懒惰的状态,懒巾靴则是说脚上还穿着鞋子,也反映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二月东风尚未和"表明时间在二月份,当时春风并未温暖,环境仍带有寒意。
接着,"雀闯屋檐来作宿,蜂衔窗纸去为窝"两句,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态。小鸟(雀)在屋檐下栖息,小虫(蜂)则在窗上做窝,这些细节丰富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牢愁余发五分白"一句,通过头发转白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积累。"健思君才十倍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赞赏之情,认为对方的才华比自己丰富得多。
最后两句"欲访东皋贤鼻祖,几回路与醉乡蹉"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或先辈的寻访之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向往。这里的“东皋”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醉乡”则是一种意境,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迷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静谧的春日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以及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