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仙山海外来,人间那得此蓬莱。
烟霞鸾鹤三峰度,窟宅仙灵上界开。
瀛岛回涵中夜日,斗坛高建半天台。
何须王气占南海,已见文星切上台。
岭外仙山海外来,人间那得此蓬莱。
烟霞鸾鹤三峰度,窟宅仙灵上界开。
瀛岛回涵中夜日,斗坛高建半天台。
何须王气占南海,已见文星切上台。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仙境般的美景,以罗浮山的晨曦为题材,赞美了自然景观与超凡脱俗的仙山之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仙境的向往。
首句“岭外仙山海外来”,以“岭外”、“仙山”、“海外”三个词组,构建出一幅遥远而神秘的仙境画面,暗示了罗浮山作为岭南名山的独特魅力。接下来,“人间那得此蓬莱”一句,将罗浮山比作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表达了对罗浮山美景的赞叹和对其超越人间寻常景观的惊叹。
“烟霞鸾鹤三峰度,窟宅仙灵上界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象。烟霞缭绕,鸾鹤飞翔,仿佛是仙人居住之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窟宅仙灵上界开”也暗示了罗浮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奇迹,更是蕴含着神秘力量和精神寄托的所在。
“瀛岛回涵中夜日,斗坛高建半天台”两句,继续扩展了罗浮山的想象空间。瀛岛象征着海上的仙山,中夜的日光似乎从海中升起,斗坛和半天台则展示了罗浮山在天空中的高度和宏伟,进一步强调了其非凡的地位和独特的自然奇观。
最后,“何须王气占南海,已见文星切上台”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罗浮山独特魅力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汤学宪(寿主)才能和品德的赞誉。这里的“王气”和“文星”分别指代权力和文化,通过对比,突出了罗浮山不仅拥有自然之美,更象征着文化的繁荣和领导者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晨曦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寿主的颂扬,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