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楚蒙侍御新植牡丹寄示催赏佳作依韵奉酬·其二》
《楚蒙侍御新植牡丹寄示催赏佳作依韵奉酬·其二》全文
明 / 符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清尊几日泛瑶枝,浩态分明对此诗。

迸泪似牵违约恨,含情重有隔年期。

华堂客散心谁折,紫蓓云连手自移。

那更封培遍幽谷,一时同赏不教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牡丹的形象生动鲜活。

首句“清尊几日泛瑶枝”,以“清尊”象征酒杯,暗示主人邀请宾客共饮赏花的情景,而“瑶枝”则借指牡丹,暗含花儿高贵、纯洁之意。这一句通过饮酒赏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雅致、愉悦的氛围。

“浩态分明对此诗”,进一步强调了牡丹花开的壮观景象,与诗歌相映成趣,使观赏者在欣赏花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文之美,体现了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

接下来,“迸泪似牵违约恨,含情重有隔年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牡丹花比作有情感的生命体,它仿佛因为未能如愿与友人相聚而流泪,又期待着来年的再次相会。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牡丹的深情厚意。

“华堂客散心谁折,紫蓓云连手自移”,描述了宴会结束后,华堂空寂,只有诗人独自折取紫蓓(可能是指另一种花卉或特定颜色的牡丹),并将其移至云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执着与向往。

最后,“那更封培遍幽谷,一时同赏不教迟”,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的赏花体验分享给更多人,不让任何一处幽谷错过与牡丹相遇的机会。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友情与分享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符锡
朝代:明

江西新喻(今新馀)人。符观子。任明代《韶州府治舆图》一书主编。著作有《童蒙须知韵语》、《颖江渡稿》,撰《韶州府志》十卷。
猜你喜欢

送曾无瑕改常州

夫君爱民如爱己,不爱公卿爱刺史。

得州如斗喜不禁,拍手催儿治行李。

朝家急贤不惜官,日日中书有除旨。

周南留滞太史叹,目断子公书一纸。

夫君却不薄淮阳,此见宁输三十里。

庖丁虽欲善刀去,无奈世间多巨髀。

晋陵繁夥视三辅,历遍屏风无可使。

未央对罢天一笑,今日无忧惠山水。

未容远去引自近,早晚赐环差易耳。

九华却恐怨君王,误我明年花柳喜。

(0)

同陈秘监诸丈送黄商伯守常州石叔访守上饶会于艮山门张园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分韵得贵字

惠山滋华池,玉山润百卉。

二贤竞出守,山水亦自慰。

人生别离难,朋旧走相谓。

尅期会南湖,肯托简书畏。

敬酌万石君,欲叹不敢忾。

愿如玉山高,物物饱生气。

又酌双井公,一举大白既。

愿如惠山清,滴滴濯腑胃。

择侯须择贤,无乃拔其汇。

帝城人欲入,竞进去乃贵。

谁无蝼蚁心,早去亦有味。

朝家急贤秋,人物欠经纬。

想当分符时,欲遣意犹未。

幸无疾其驱,有诏傥可暨。

(0)

闻杭饥

客从吾乡来,告我岁大歉。

百金易斗粟,富者头屡撼。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客言尚未竟,予泪已成点。

避席骇相问,予衷不能掩。

位卑俸给薄,用度抑难减。

是以之官日,尽室来未敢。

予行弟独留,居常动予慊。

岁凶吾产薄,虑其苦粗淡。

所以闻客言,私怀辄兴感。

客遽前止予,君言固足贬。

善自忧家为,微俸诚亦忝。

上有天子明,封章日可剡。

先陈劭耕稼,次述抑聚敛。

澄汰兵籍冗,惇尚土木俭。

坐使四海富,宁患食不糁。

胡为所谋狭,而复自戚惨。

再拜起谢客,予言愧尘玷。

(0)

予家畜狸花二猫一日狸者获鼠未食而花者私窃之以去家人不知以为鼠自花获也因感而作二猫诗

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猫欺鼠困纵不逐,岂防厥类怠其守。

花猫狡计伺狸怠,帖耳偷衔背之走。

家人莫究狸所得,只见花衔鼠在口。

予因窃觇见本末,却笑家人反能否。

主人养猫不知用,谬薄狸能服花厚。

花虽利鼠乃欺主,窃狸之功亦花丑。

人间颠倒常大此,利害于猫复何有。

(0)

张升甫惠新笋走笔代简谢之

粉箨迎霜嫩更匀,中厨未有许尝新。

明朝便好供佳客,只恨杯羹欠紫莼。

(0)

九日有感二首·其一

每岁登高尽醉归,未曾轻负菊花期。

今年枕上酬佳节,感泪双痕落似丝。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