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猫欺鼠困纵不逐,岂防厥类怠其守。
花猫狡计伺狸怠,帖耳偷衔背之走。
家人莫究狸所得,只见花衔鼠在口。
予因窃觇见本末,却笑家人反能否。
主人养猫不知用,谬薄狸能服花厚。
花虽利鼠乃欺主,窃狸之功亦花丑。
人间颠倒常大此,利害于猫复何有。
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猫欺鼠困纵不逐,岂防厥类怠其守。
花猫狡计伺狸怠,帖耳偷衔背之走。
家人莫究狸所得,只见花衔鼠在口。
予因窃觇见本末,却笑家人反能否。
主人养猫不知用,谬薄狸能服花厚。
花虽利鼠乃欺主,窃狸之功亦花丑。
人间颠倒常大此,利害于猫复何有。
这首宋代诗人强至的诗《二猫诗》描绘了一个日常场景,但寓言般地揭示了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和人性的讽刺。诗中,狸猫捕获了老鼠却没有立即享用,而花猫乘机偷走了这个猎物。家人并未察觉实情,误以为是花猫的功劳,反映出主人对两只猫的偏见和认知上的错误。
诗人通过这个故事,批评了主人对花猫的过度宠爱和对狸猫的低估,指出花猫看似能干,实则利用了狸猫的辛劳,而狸猫虽然被误解,却仍然坚守职责。诗中“花虽利鼠乃欺主,窃狸之功亦花丑”一句,点明了真正的价值并非表面的功绩,而是内在的品质和忠诚。
最后,诗人感叹这种颠倒的现象在人间司空见惯,暗示了社会上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即对表象的盲目信任和对实质的忽视。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海月腾辉,潮流拍岸,飞鸿乱下沙汀。
芦烟荻雾,山影不分明。
风飐桅灯点点,似天末、欲坠微星。
归途客,萧条行李,舟小布帆轻。飘零。
还自叹,奔驰南北,非利非名。
问年来踪迹,断梗浮萍。
只怕江神笑我,嘱舟子、莫说俞生。
孤棹快,人家烟火,依约润州城。
纸窗黑。草际寒螀唧唧。
东城路、淡月暝烟,丛木黄芦弄秋色。閒情自脉脉。
怕听一声邻笛。
长吟罢、散步小桥,远水遥天互凝碧。三年倦游客。
但舟舣江亭,马系山驿。征衫怕杀西风急。
拚万种离恨,五更幽梦,空囊短剑返故国。
早年少头白。萧瑟。暗悲戚。睹旧菊新松,犹自相识。
病中岁月成虚掷。怅曲巷蓬户,依然岑寂。
牢愁无限,问此际,怎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