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幽僻避尘坌,更向檐头著小门。
满案韦编供白昼,一炉柏子对黄昏。
后生秀爽惭无补,旧学荒凉喜再温。
此外清愁是何许,杜诗韩笔少人伦。
已投幽僻避尘坌,更向檐头著小门。
满案韦编供白昼,一炉柏子对黄昏。
后生秀爽惭无补,旧学荒凉喜再温。
此外清愁是何许,杜诗韩笔少人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静谧寺前书院中的生活情景。首句“已投幽僻避尘坌”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尘世喧嚣,隐居于偏僻之地的心境。接着,“更向檐头著小门”进一步强调了书院的简朴和宁静,小门位于屋檐下,显得格外清雅。
“满案韦编供白昼”写诗人白天沉浸在研读经典之中,案头堆积着竹简(古代书籍),显示出他对学术的执着与追求。“一炉柏子对黄昏”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诗人以香烟袅袅的柏子炉相伴,享受着孤独而深沉的学习时光。
“后生秀爽惭无补”流露出诗人对于年轻一代才华出众的感叹,觉得自己虽有学问,但未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内心充满谦逊。“旧学荒凉喜再温”则表达了对重新温习旧学的欣喜,即使岁月流转,知识的追求永不停歇。
最后两句“此外清愁是何许,杜诗韩笔少人伦”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到清寂中夹杂着淡淡的忧愁,因为像杜甫和韩愈那样的文学巨匠的作品,如今能理解其深意的人已经不多,流露出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他对学术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江城淹病酒难酣。疏鬓讶朝簪。
暑消已觉秋光遍,红尘远、斜日回骖。
蕙帐累留残宿,青霜犹湿春衫。秦淮潮定碧如蓝。
归燕息呢喃。白云帏幔寒偏早,更谁问、雁字鱼缄。
早晚棹声归也,黄花白酒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