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罪果无由,何必王孙工祷媚;
闻声多不忍,须知君子远庖厨。
获罪果无由,何必王孙工祷媚;
闻声多不忍,须知君子远庖厨。
这首诗《灶君》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深刻议题。诗人王德馨在诗中通过对比“王孙工祷媚”与“君子远庖厨”的行为,展现了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理解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获罪果无由,何必王孙工祷媚”,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获取利益或权力而进行谄媚行为的人的批判。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真的犯错,其根源往往不在于他人的态度或环境,而是自身的行为和动机。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讨好他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寻求宽恕,真正的反省和改正才是关键。
“闻声多不忍,须知君子远庖厨”,这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责任的关系。诗人认为,作为君子,应当保持道德的高洁,远离那些可能导致自己陷入不义之事的诱惑。这里的“远庖厨”比喻远离可能导致道德沦丧的行为或环境,体现了对道德自律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人性中善恶并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自律和个人责任的强烈呼吁。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应坚守道德底线,做出符合君子之道的选择。
使君仁智心,济以忠义胆。
婴儿手自抚,猛虎须可揽。
出牧为龚黄,廷议乃陵黯。
万钟何所加,甔石何所减。
用此始优游,当官免阿谄。
向时守高密,民安吏手敛。
乘闲为小台,节物得周览。
容膝常有馀,纵目皆不掩。
山川远布张,花卉近缀点。
筵宾殽核旅,燕居兵卫俨。
比之在陋巷,为乐亦何歉。
可笑夸者愚,中天犹惨惨。
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
展墓乘春走乡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河阳路侧花应合,天井关头雪未开。
会使乡人惊六印,莫羞今日弊裘来。
节物都何晚,佳辰容易过。
黄花不足念,当奈酒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