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危石平如掌,云岭苔封自昔时。
不识山僧曾坐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空山危石平如掌,云岭苔封自昔时。
不识山僧曾坐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景象。"空山危石平如掌",形象地刻画出山中的一块巨石,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平整得如同手掌一般,显示出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痕迹。"云岭苔封自昔时"进一步描绘了山岭被青苔覆盖,仿佛被历史的尘埃封存,增添了古老与宁静的氛围。
诗人通过"不识山僧曾坐处"表达了对过往僧侣生活的想象和追忆,他们曾在何处静坐修行已不可考,但那份禅意似乎依然萦绕在石上。最后的"几回弹舌雨龙归"富有象征意味,可能是僧人诵经或禅修时的仪式动作,也暗示着雨滴落下,仿佛龙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意境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山石、苔藓和禅僧活动的遗迹,营造出一种空灵、深邃的禅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然物外、静心修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