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里春山耸复低,依依眼角转凄迷。
楼空金谷花无主,柳暗章台鸟乱啼。
誓许三生谐半面,又愁白日惜分飞。
可怜的的芙蕖蕊,也照清江也照泥。
望里春山耸复低,依依眼角转凄迷。
楼空金谷花无主,柳暗章台鸟乱啼。
誓许三生谐半面,又愁白日惜分飞。
可怜的的芙蕖蕊,也照清江也照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美的画面。开篇“望里春山耸复低”,春日里的山峦时而高耸,时而低矮,仿佛在诉说着情感的起伏。接着“依依眼角转凄迷”,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眼中含泪,目光流转间透露出的哀伤与迷茫。
“楼空金谷花无主,柳暗章台鸟乱啼”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进行对比,金谷楼空,花失主人,柳色浓密,却只有鸟儿乱啼,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的凄凉氛围。
“誓许三生谐半面,又愁白日惜分飞”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对现实分离的忧虑,誓言虽真,但现实的残酷让人心生畏惧,担心美好的相聚终将化为白日梦中的分离。
最后,“可怜的的芙蕖蕊,也照清江也照泥”以芙蕖(荷花)的花瓣为喻,不论是在清澈的江水还是污浊的泥泞中,都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生命之花依然绽放,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陶令常乞食,颜公亦求米。
古来贤达人,所遇犹若此。
况我与时违,冻馁固其理。
且当守故居,量力营菽水。
得食暂安眠,聚庐亦可喜。
君胡事远游,经旬去乡里。
未得一钱看,反受三春馁。
伊优复伊优,运命固如是。
不见张长公,白首田园里。
墙上蒿,方春擢秀何芃芃。
炎天六月旱无雨,枝叶枯死随飘风。
世情翻覆不可拟,人生有身莫依倚。
君不见樊将军,一朝函首西入秦。
又不见刘越石,仰天长歌握中璧。
三士自残因二桃,子胥终弃吴江涛。
世人见机苦不蚤,何不看取墙上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