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
龙尾道瞻回辇近,马蹄尘送入山遥。
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
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
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
龙尾道瞻回辇近,马蹄尘送入山遥。
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
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十年三次前往陵墓祭拜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沿途的景象和个人感受。
首句“十年三赴四陵朝”表达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频繁参与,以及对先人的深深怀念。接着,“又逐诸公一举镳”暗示了诗人与同僚们的同行,共同参与这一庄重的仪式。
“龙尾道瞻回辇近”描绘了皇帝或重要人物的仪仗队伍接近,龙尾随行,显现出皇家气派。而“马蹄尘送入山遥”则写出队伍渐行渐远,尘土飞扬,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山峦之间。
“天开野色川原净”展现了开阔的田野和河流在阳光照耀下的宁静与洁净,日出雾散,景色宜人。最后两句“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诗人感慨即使是在秋季,山陵周边的景色也丝毫不逊于春天,晚花秋树自有其独特的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敬意,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寓含着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哲理思考。
离歌泣断云,别舞愁飞雪。凤皇台上望,琼箫绝。
钗分玉燕,寸寸回肠折。碧空归雁阔。
犹有疏梅,岁寒独伴高节。鲛绡罗帕,泪洒胭脂血。
悠悠江上水,天连接。朱楼遍倚,万里空情切。
此恨凭谁说。天若有情,料天须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