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从海上见三山,恍惚安期共往还。
却笑秦王招不得,空留玉舄在人间。
遥从海上见三山,恍惚安期共往还。
却笑秦王招不得,空留玉舄在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仙人安期生的向往与想象。首句“遥从海上见三山”,以“遥”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氛围,仿佛诗人正从遥远的海域眺望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接着,“恍惚安期共往还”一句,运用“恍惚”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安期生之间似真似幻的相遇,仿佛两人在虚无缥缈中共同游历,共享仙界的宁静与自由。
“却笑秦王招不得”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历史上的秦始皇进行了对比。秦始皇曾试图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但最终未能如愿。而诗人通过这句诗,似乎在嘲笑秦王的痴心妄想,同时也暗示自己与安期生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无需借助外力就能达到心灵的契合。
最后,“空留玉舄在人间”一句,以“玉舄”(古代仙人的鞋子)作为象征,强调了仙人与凡间的区别。即使秦王曾经试图接近仙境,最终也只能留下象征着仙人足迹的玉舄,而真正的仙界与仙人却始终难以触及。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思考仙与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差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仙人世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哲理意味。
小东摭列宿,穷极呼穹苍。
谓犹具官臣,尸素空周行。
玉川祖其意,《月蚀》诗张皇。
口实资《骚》赋,驱使到天章。
星辰亦良苦,为人任短长。
其中牛与女,津津口加详。
七夕河汉明,下土举头望。
儿女致私祝,竖儒乞芬芳。
缘饰多故事,琐细语不庄。
惟有杜老诗,引义陈大纲。
拨疑见本根,辞家敢颉颃。
我与许子常徘徊,湖上同登照胆台。
渔歌四起春草绿,横笛短箫送酒杯。
人生聚散不可长,江风五月芰荷香。
别我欲往兰溪去,执手依依情自将。
许子之父方秉铎,苜蓿斋中未萧索。
朝暮趋庭诲《诗》礼,青山万叠对高阁。
去时漠漠双台高,江岸烟深猿夜嗥。
倚天绝壁喷石乳,动地清流涌翠涛。
兰阴山中兰蕙多,香风拂拂衣上过。
一林翠竹笼烟霭,百尺苍松挂藤萝。
知君雅意事游衍,紫霞白云常在眼。
山光夜映酒杯中,几番脱帽坐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