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问垂帘,遗蜕托梵塔。
高人不可寻,冻云自匼币。
佛香和寒梅,春草满尘榻。
庵门昼不开,招隐尚留额。
我怀先人型,毡墨存响拓。
手拂梁间尘,兴废问寒衲。
万个青琅玕,风来剧萧飒。
生计问垂帘,遗蜕托梵塔。
高人不可寻,冻云自匼币。
佛香和寒梅,春草满尘榻。
庵门昼不开,招隐尚留额。
我怀先人型,毡墨存响拓。
手拂梁间尘,兴废问寒衲。
万个青琅玕,风来剧萧飒。
这首清代诗人钱宝青的《梅花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首句“生计问垂帘”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关切,而“遗蜕托梵塔”则寓言了高僧或先人的精神寄托于佛塔之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接下来,“冻云自匼币”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与“佛香和寒梅”形成对比,寒梅的坚韧与佛香的静谧共同营造出一种禅意氛围。
“春草满尘榻”进一步渲染了庵中的寂寥,尘土覆盖的榻上只有春草生长,显示出岁月的流转。诗人感叹“庵门昼不开”,庵门紧闭,仿佛在邀请世人探寻其中的隐秘,而“招隐尚留额”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我怀先人型,毡墨存响拓”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通过抚摸梁间的尘埃,他思考着历史的兴衰。“万个青琅玕,风来剧萧飒”以青琅玕比喻风中的竹子,风吹过时发出萧瑟之声,增添了诗的凄凉与沧桑感。
整体来看,《梅花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对先人的追思,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咏物诗。
画省喧笳鼓。边风急,穷秋烟暝催暮。
蛮熏未洗,吴棉自检,薄寒珍护。
筝弦也识愁端,渐瑟瑟、偷换雁柱。
更送冷、败叶声乾,敲窗点点如雨。
琴心寄远难凭,孙源閒蜀,巴水连楚。
流波断锦,孤衾怨绮,梦抽离绪。
寒声已度关塞,任碎捣、繁砧急杵。
数丽谯、廿五秋更,乌啼向曙。
渍酒陶巾。钞诗段袄,泪红比烛还深。
浅土稽山,谁从玉海钩沈。
早将身作潇湘水,写红兰、万种愁心。
论词人、词是秋花,人是秋星。
飘飘不尽凌云意,欠勒铭碣石,颂鼎汾阳,传唱人间,惟余散水珑玲。
当年赌画旗亭壁,旧酒痕、犹在吴襟。
剩今宵、夜雨灯前,独抱牙琴。
碧树成连理。记双虬、迎銮伏地,闰年庚子。
高不一寻横十丈,展尽壶天彩翠。
刚援得、玉清宫例。
太极昭阳留御墨,算杨家、不愧鹅黄字。
还胜似,八公桂。城东旧是琴觞地。
二十年、霜柯不改,岁寒交契。
树亦犹龙人不测,常见青牛紫气。
早相送、翠华归矣。
纵使昆池灰尽黑,更前年、谁见蛟龙死。
人阅世,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