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平分一半秋,白沙川上思悠悠。
岩花重露流香合,风伯驱云入洞收。
渔唱可人闻远浦,笛声何处下层楼。
孤舟落泊从天定,信步行行不浪谋。
月色平分一半秋,白沙川上思悠悠。
岩花重露流香合,风伯驱云入洞收。
渔唱可人闻远浦,笛声何处下层楼。
孤舟落泊从天定,信步行行不浪谋。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白沙堆宿泊时所见之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月色平分一半秋”,以月色平分秋夜,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和谐的氛围。接着,“白沙川上思悠悠”一句,将思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引发读者对远方和内心的思考。
“岩花重露流香合,风伯驱云入洞收”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岩石上的花朵在露水滋润下散发香气,以及风神驱散云雾,使洞穴得以显现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渔唱可人闻远浦,笛声何处下层楼”则通过远处的渔歌和楼下的笛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增加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孤舟落泊从天定,信步行行不浪谋”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态度,无论是孤舟停泊还是信步行走,都显得从容不迫,没有过多的忧虑和策划,展现出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之夜在自然中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
梅萼争红,向亚相生朝,开边春丛。
冻含香雪,晴弄和风,绿毛凤子相从。
正衮衣清暇,罢节钺、洗沐佗宫。
恐京朝,愿朝廷更假,三载居东。
公如古公天寿,得白兔双丸,绿髓青瞳。
好德康宁,年过耆艾,未来耇造无穷。
作万民师保,将雅颂、尽变鸾中。
更歌风,俾圣人膏馥,沾丐童蒙。
西洋巨舶,蚝镜蛮奴,带得双双纯白。
腻粉粘身,金丝生顶,惯自开花娱客。不用春织拍。
喜番言汉语,诸音都习。
教儿女、珠钗买取,好把馀甘,绿豆相识。
雕龙恐天寒,覆被薰香,殷勤旦夕。
东屋漫夸五色,黄里红衣,争似冰翎霜翮。
却笑越鹇,长矜琼尾,尚有丝丝烟墨。
未尽瑶妃质,恨天与慧性,年年添得。
只自记、华擎旧事,宫人教谢,至尊怜惜。无消息。
襟前但有泪痕渍。
苔绣苍琅,蔓萦屈戍,閒锁街南空宅。见一片。
霜条露萼,伴卧楚、冷绛如织。
想夕阳、雁背微丹,斜压下、洒向枝头堆积。
似憔悴秋娘,寂寥班女,倦亸画栏无力。
飒飒宾鸿南雁日。正天水濛濛,关河历历。
凄凉渡、青溪栅口,惆怅宿、黄陵庙侧。
遍江南、一夜西风,便也学春鹃,啼痕红裛。
恨汉苑无花,唐陵少树,只染晴莎烟色。
峭壁哀湍泻。枕春山、此间原是,裴家绿野。
金粉楼台还羃䍥,已被苔侵绣瓦。
苍鼠窜,邺侯签架。
今日西州何限感,踏花枝、翻惹流莺骂。
谁认是,羊昙也。西园畴昔高声价。
剧相怜、香闺博士,彩毫题帕。
人说尚书身后好,红粉夜台同嫁。
省多少、望陵閒话。
公定还能赏此否,袅东风、蛮柳腰身亚。
烟万缕,正堪把。
积雨晴光霎。偃南荣、萧然斗室,炉熏梵夹。
门外绿潭风乱响,何处橹声飒飒。
又惊起、陂塘睡鸭。
此地蜀风殊不恶,况翁家、原住巴东峡。
姑小住,歌相答。翁言光福村中塔。
十年来、与周旋久,民风颇洽。
每到春时向晴昊,千树繁花乱插。
玉浪捲、直冲苕霅。
茶灶笋舆屏当未,鹤猿盟、夙订三章法。
亟归荷,伯伦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