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欲放放无由,断却牵丝不断愁。
若使纸鸢愁样重,也应难上最高头。
愁心欲放放无由,断却牵丝不断愁。
若使纸鸢愁样重,也应难上最高头。
这首诗以纸鸢为载体,巧妙地将愁绪融入其中,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通过“愁心欲放放无由”,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纠结与无奈,想要摆脱愁绪却难以实现。接着,“断却牵丝不断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试图割断与愁绪的联系,但愁绪如同缠绕的丝线,难以彻底斩断,隐含着对愁绪难以摆脱的感慨。
后两句“若使纸鸢愁样重,也应难上最高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如果纸鸢承载着沉重的愁绪,那么它恐怕也无法飞至高处。这里不仅是在描述纸鸢的飞行状态,更是在借物喻人,暗示着人若被愁绪所累,便难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高远境界。整首诗通过纸鸢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愁绪的深刻思考和对心灵解脱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展现了明代理学家杨宛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思想。
昔彼金粟山,制此藤苔质。
杀青印法华,青莲辉佛日。
巧擘始何人,云影犹馀霱。
品过澄心堂,用佐随安室。
伊余岂知书,聊以学抢笔。
惟兹玉版良,义从金口出。
作字于何宜,恰称波罗蜜。
同异异中同,一二二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