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边沙恰放还,玉堂不许著疏顽。
道途未了东南债,又向闽天去看山。
万里边沙恰放还,玉堂不许著疏顽。
道途未了东南债,又向闽天去看山。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岳正远行边疆,刚刚从万里之外的艰辛旅程中归来,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未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停留,因为朝廷不允许他过于闲散。诗中的"玉堂"可能指的是官署或者朝廷,"著疏顽"则暗示着诗人被期待继续履行职责,处理未完成的"东南债"。接着,诗人透露出又要前往福建(闽天)的任务,即使这意味着再次面对旅途的劳顿,他仍然选择去看那里的山水,表现出坚韧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官场的忙碌与诗人坚韧的性格,以及对山水之美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明代士人的使命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枚乘擅七发,郭玉明四难。
微言起沈痼,此道今漫漫。
云何东海生,而乃绪真要。
砉然以神遇,契彼镜经妙。
我欲炊彫胡,俯凿菊水泉。
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愆。
我有母圣善,鸾飞星一周。
去年哭海上,今年哭邳州。
遥想仲季间,木主布筵几。
我躬已不阅,祀事付支子。
使我早沦落,如此终天何。
及今毕亲丧,于分亦已多。
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
及泉会相见,鬼神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