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风喧号,半道雨飘洒。
行役已堪厌,投宿小兰若。
葱笼林樾中,一径仅容马。
古屋数十椽,佛事走村社。
王赵两故人,清诗壁间写。
读遍已曛黑,尚有相送者。
见可逞雄辩,譊譊欲唇哆。
伯威弄长笛,哀音振原野。
子仁喜捷敏,德常号醇雅。
来共一夕寒,樽酒肯屡把。
明朝定西去,山路泥没踝。
此地当回首,想见烟苒惹。
平生受性僻,所至徒侣寡。
因诗记离忧,踟蹰孤灯下。
出门风喧号,半道雨飘洒。
行役已堪厌,投宿小兰若。
葱笼林樾中,一径仅容马。
古屋数十椽,佛事走村社。
王赵两故人,清诗壁间写。
读遍已曛黑,尚有相送者。
见可逞雄辩,譊譊欲唇哆。
伯威弄长笛,哀音振原野。
子仁喜捷敏,德常号醇雅。
来共一夕寒,樽酒肯屡把。
明朝定西去,山路泥没踝。
此地当回首,想见烟苒惹。
平生受性僻,所至徒侣寡。
因诗记离忧,踟蹰孤灯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朋友的相送下离别时的情景与感受。开篇即以"出门风喧号,半道雨飘洒"设置了一种急促而又有些凄凉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绪。
"行役已堪厌,投宿小兰若"表明诗人对于旅途生活的厌倦,以及寻找一处安歇之地的心境。小兰若作为佛教修行的地方,也许在这里诗人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葱笼林樾中,一径仅容马。古屋数十椽,佛事走村社"进一步描绘了小兰若的环境,这里的葱笼林樾和古屋,都营造出一派幽深静谧的景象,而“一径仅容马”则增添了一种偏僻与狭窄感。
接下来的"王赵两故人,清诗壁间写。读遍已曛黑,尚有相送者",通过对朋友所留诗句的阅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夜色已经降临,但仍有人陪着,这种送别的情景,让人感慨。
紧接着是对朋友之才华与性格的赞美,如"见可逞雄辩,譊譊欲唇哆。伯威弄长笛,哀音振原野。子仁喜捷敏,德常号醇雅"等,这些都是对朋友才学和品性的高度评价。
"来共一夕寒,樽酒肯屡把。明朝定西去,山路泥没踝。此地当回首,想见烟苒惹"则是诗人在临别之际,邀请朋友同饮,与之共度最后的夜晚,同时也预告了明日将继续西行的决心。这里的"此地当回首,想见烟苒惹"表达了一种对即将离去的地方和人的留恋。
末尾"平生受性僻,所至徒侣寡。因诗记离忧,踟蹰孤灯下"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性格的反思,以及在朋友的相送中通过写诗来表达离别之情。这种独处与诗文作为寄托的情感,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人物交往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朋友相送下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奈与留恋。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
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
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
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圣朝列群彦,穆穆佐休明。
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
忠良信旧德,文学播英声。
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书奏蒙省察,命驾乃东征。
皇恩赐印绶,归为田里荣。
朝野同称叹,园绮郁齐名。
长衢轩盖集,饮饯出西京。
时属春阳节,草木已含英。
洛川当盛宴,斯焉为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