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郊灯夕乐同民,绞缚烟花德水滨。
故事可知传燕九,地行仙本是齐人。
青郊灯夕乐同民,绞缚烟花德水滨。
故事可知传燕九,地行仙本是齐人。
这首诗《燕九灯词(其一)》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灯夕节时与民众同乐的场景,以及对历史传统活动的传承和对地行仙的赞美。
首句“青郊灯夕乐同民”,描绘了在青翠的郊野,灯火璀璨的夜晚,人们一同欢庆的情景。这里的“青郊”指绿意盎然的郊外,“灯夕”则是指元宵节或类似节日的夜晚,人们点灯庆祝。“乐同民”则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共享欢乐的赞颂。
次句“绞缚烟花德水滨”,描述了在水边,人们用彩带和烟花装饰,营造出喜庆的氛围。这里的“绞缚”可能指的是用彩带缠绕,“烟花”则是指绚烂的烟火,“德水滨”则可能是指某条河流的岸边,强调了地点的自然美与节日的热闹相结合。
后两句“故事可知传燕九,地行仙本是齐人”,转而谈论历史传统和神话传说。第一句“故事可知传燕九”可能是指关于燕九节的故事广为人知,燕九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俗节日,与灯会、灯谜等活动有关。第二句“地行仙本是齐人”则可能是在赞美那些能够行走在地上的仙人,这里的“地行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仙,而“齐人”则可能是指这些仙人来自齐地,这里使用了典故,表达对仙人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灯夕节的欢乐场景和对历史传统、神话传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
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
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
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
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
使君自南来,驷马立踟蹰。
遣吏谢贤女,岂可同行车。
斯女长跪对,使君言何殊。
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
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
覆雨翻云,纷纷轻薄何须说。
眼见儿曹富贵,灰消烟灭。
百事有隆还有替,一毫无玷原无缺。
把浊醪、粗饭任吾年,看豪杰。也莫羡,炎如热。
也莫笑,凉如雪。自扫雀罗门巷,世情都隔。
借问东华尘与土,何如南浦风和月。
报山涛、不用问嵇康,交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