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向何处,长空月皎然。
浮云宁易世,人意自弥天。
树影深遮寺,钟声苦破眠。
酣嬉不归者,真比独居贤。
雷电向何处,长空月皎然。
浮云宁易世,人意自弥天。
树影深遮寺,钟声苦破眠。
酣嬉不归者,真比独居贤。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雷电向何处"暗示着风雨过后,引出月光的明亮,"长空月皎然"营造出宁静的夜色。"浮云宁易世"暗喻世事如白云般变化无常,而"人意自弥天"则表达了人生的复杂与深远,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人的思绪也如同天空般广阔。
"树影深遮寺"描绘了月光下寺庙被树影笼罩的静谧,"钟声苦破眠"则以钟声打破宁静,反映出诗人难以入眠的内心状态。最后两句"酣嬉不归者,真比独居贤",通过对比那些在外狂欢未归的人与独居者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独处的欣赏和对过度享乐的微妙批评。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士大夫对于世事变迁和个人心境的独特见解。
兼旬大雨无昼夜,积潦深虞败吾稼。
岂惟一饱堕渺茫,直恐下湿侵腰胯。
南风忽从木末来,新月徘徊出云罅。
州家出符县家喜,泄水渐空梁可架。
放翁亦复扶病起,旋筑颓墙补茆舍。
便合观身作老禅,安心稳坐今年夏。
驴病比已损,秋风轻四蹄。
朝游支遁寺,暮涉干吉溪。
青嶂环孤村,绿波溢横堤。
吾行本无定,所至穷攀跻。
细推亦何乐,正类好锻嵇。
自今当务本,春芜饱锄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