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郭通幽面翠微,病躯野性最相宜。
旋栽花竹频开径,恐碍云山短著篱。
晓日临窗时读易,晚凉隔屋听评棋。
三年瘴岭无归日,聊向深林占一枝。
背郭通幽面翠微,病躯野性最相宜。
旋栽花竹频开径,恐碍云山短著篱。
晓日临窗时读易,晚凉隔屋听评棋。
三年瘴岭无归日,聊向深林占一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城南后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背郭通幽面翠微”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新居的环境,背靠着城市,面向幽静之地,周围是青翠的山峦,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接下来的“病躯野性最相宜”一句,既表达了身体状况不佳的现实,也流露出对自然野趣的喜爱和契合。
“旋栽花竹频开径,恐碍云山短著篱”两句,通过描述诗人亲自栽植花草树木,开辟小径,以及担心篱笆影响到远处山景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照料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
“晓日临窗时读易,晚凉隔屋听评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雅致情趣。清晨在窗边读书,傍晚隔着房屋倾听下棋的声音,这样的生活节奏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最后,“三年瘴岭无归日,聊向深林占一枝”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某种原因无法返回故乡,只能暂居此地的心境。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或失落,反而选择在深林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展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迁居生活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品味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长江天堑,石头城、无数青山围垒。
虎踞龙蟠人已远,往事都随流水。
燕子矶头,黄天荡外,白浪摇空起。
英雄何在,山川满目垂泪。
堪叹贝阙珠宫,琼楼玉宇,半是黍离地。
昔日繁华今寂寞,剩得几行青史。
雁叫秋云,乌啼江树,潮打空城闭。
兴亡莫问,六朝陵树空翠。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春入东郊雪渐融,熙熙天气报年丰。
万家灯火分明月,几处笙歌杂暖风。
短发已无丹可黑,衰颜犹有酒能红。
溪山容我閒来往,先具扁舟访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