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旦出兴业寺讲诗》
《旦出兴业寺讲诗》全文
南北朝 / 萧纲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沐芳肃朝带,驾言抵净宫。

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

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沈弓。

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

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

见鹤徒知谬,察象理难同。

方积恧四辩,奚用语三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晨起前往净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进途中的景象与心境。开篇“沐芳肃朝带,驾言抵净宫”以清新之气开始,仿佛晨光中带着花香,诗人驾车前往净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接着,“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描绘了行进途中,羽旗随风飘扬,映照着行人的身影;铙钹的乐声与微风交织在一起,增添了旅途的生动与和谐。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与愉悦。

“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沈弓”则转向对装备与坐骑的描写,吴戈与夏服箭代表了武备的精良,骏马与绿沈弓则体现了速度与力量的结合。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军事上的准备,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准备就绪。

“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转而描绘自然景色,清澈的水面映照着初绿的柳枝,轻烟中桃花半露,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机,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这一句通过对比和色彩的运用,营造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由来六尘缚,宿昔五缠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五缠(贪、嗔、痴、慢、疑)象征着世间纷扰与烦恼,诗人反思过去,意识到这些束缚与迷惑。

“见鹤徒知谬,察象理难同”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见到鹤时可能产生误解,观察事物的表象与理解其内在道理往往难以一致,暗示了认知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方积恧四辩,奚用语三空”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与困惑,面对复杂的世界,积累的知识与辩论可能无法触及真正的智慧或真理,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以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惑与坚持。

作者介绍
萧纲

萧纲
朝代:南北朝   字:世缵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生辰:503―551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猜你喜欢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其六

仲尼趋聘召,季路奚不怿。

分量固尔殊,何伤于遍历。

自揣或未能,莫如只坚白。

(0)

生日和辛江陵即席韵·其一

有生同得本来公,凛凛渊冰保降衷。

多愧行年称有子,长怀当日谢无功。

羁踪不称歌三拜,浅量难堪酒一中。

饮尽玉瓶天地阔,不知身客楚台风。

(0)

燕新进士

已办书生场屋缘,枫宸入对字三千。

玉阶喜得方寸地,屋漏如临咫尺天。

学自孔颜期用世,道非尧舜莫陈前。

便听第一鸿胪唱,衣钵如余未足传。

(0)

赵广安挽诗·其三

圭组曾分寄,经纶未究才。

冥心求己事,真气养玄胎。

月遽中河落,兰先白露摧。

若人嗟不淑,天意谓何哉。

(0)

泸贡士二十人端平元年手书增郡国贡士员泸增二人是岁贡于东西路转运司者各二人以五月庚戌合寮吏宴于郡之正牙歌鹿鸣以遣之·其二

天地中间着此身,合将位育入经纶。

阴阳固自生成我,爵禄安能富贵人。

利欲当权心退舍,诐淫得路俗迷津。

诸君自此腾骧去,愿以先知觉此民。

(0)

张运判挽诗

悃愊汉循吏,咨询周使臣。

知心三坐主,报国两门人。

綵绣方趋户,丝麻已在身。

至今寒食路,孺慕镇如新。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