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閒亭自委蛇,凭轩忽漫问花期。
韶光已过九十日,阑药才舒三两枝。
乍和酒香风细细,长留春色景迟迟。
看来最是牵情处,袅娜晴丝百尺垂。
退食閒亭自委蛇,凭轩忽漫问花期。
韶光已过九十日,阑药才舒三两枝。
乍和酒香风细细,长留春色景迟迟。
看来最是牵情处,袅娜晴丝百尺垂。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花圃中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首句“退食闲亭自委蛇”,描绘了诗人悠闲地在空闲的亭中散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自在与宁静的氛围。接着,“凭轩忽漫问花期”一句,诗人不经意间抬头望向窗外,对花开花落的时间产生了好奇,这种不经意的举动,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
“韶光已过九十日,阑药才舒三两枝”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春天的流逝。九十日,即三个月,是春季的一般长度;而“阑药才舒三两枝”,则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花朵才刚刚绽放的景象,突出了季节更替的短暂与珍贵。
“乍和酒香风细细,长留春色景迟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末的景象。微风中夹杂着酒香,仿佛是春天最后的余韵,让人感受到春天虽逝,但美好记忆犹存。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不舍,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句“看来最是牵情处,袅娜晴丝百尺垂”,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空中飘荡的细丝,这些细丝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既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与不舍。这一句以景结情,含蓄而深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花圃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元气充餐,麻衣遮体,万事转头何济。
黄芽白雪,黑水红云,轩帝注传名世。
深谢名师,说破希夷,妙理本来精粹。
把仙胎、养就云□,缭绕万神咸备。
持造化、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一气返还资质。
周游八景,遍赏三山,不离目前亲诣。
堪笑迷途,岂识阴阳,宗祖任教邪魅。
炼金丹、悉是乾坤英秀,闲生豪气。
诉衷情,为大地众生泪洒。
晓夜忧煎贪活路,尽都被、妻男相挂。
使万种机关图富贵,全不怕、犁耨高架。
劝愚迷早悟,后世因缘,直言直写。幽雅。
买玄妙不用钱价。
只用他心灯常不昧,要万法灵通总压。
待行满丹成归去日,把四假凡躯脱下。
向桃源仙会,玉殿金楼,长春不夜。
庐山根盘几百里,屏风九叠开画图。
浮岚吐秀挹南斗,黛色眇眇来青湖。
山西石门翠如刷,山东石镜大如月。
三梁倒挂银河疏,六月飞花洒寒雪。
春风锦绣花玲珑,彩云盘结摩霄宫。
凉回紫极竹声远,红尘不到金芙蓉。
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
微风弄景松桧鸣,微雨弄晴瑶草碧。
重峦叠嶂烟凄迷,剥苔扫碧寻古题。
兴阑回首不知处,落花流水孤猿啼。
君作庐山游,揽结庐山秀。
拂拭双瞳人,细看莲花漏转首。
白云如雪飞,庐山面目非当时。
归来旧事不须问,石田水暖菖蒲肥。
一片闲心,髑髅子、无穷生灭。
被化机搬弄,驰骤许多颠□蹶。
贩骨如山成底事,迷情似海难超越。
痛亘初、灵物被尘埋,尘沙劫。求出离,须猛烈。
寻知友,谈冰雪。下工夫磨炼,灵光明彻。
风定波澄潭底见,云开冷浸天心月。
问哑人、食餐蜜味如何,无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