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遐年道诣酣,灵光颓去竟何堪。
帔寒谁恤任公子,笔记人怀《老学庵》。
早有鸿文惊海外,空余牛斗烛江南。
芳邻追溯逾三纪,曾仰苏斋供佛龛。
天与遐年道诣酣,灵光颓去竟何堪。
帔寒谁恤任公子,笔记人怀《老学庵》。
早有鸿文惊海外,空余牛斗烛江南。
芳邻追溯逾三纪,曾仰苏斋供佛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方士淦所作,题为《覃溪老人归道山已久顷闻其家计萧条为之慨然》。诗中表达了对一位名叫覃溪的老人去世后家庭境况的感慨。首句“天与遐年道诣酣”描绘了老人长寿且深得道义之乐,然而“灵光颓去竟何堪”则暗示了岁月无情,老人的逝去令人悲叹。接着,“帔寒谁恤任公子”借用了《庄子》中任公子的故事,表达对老人无人照顾的同情;“笔记人怀《老学庵》”则提及老人的学问和生活痕迹,寄托了对他学问的怀念。
“早有鸿文惊海外”赞扬了老人早年的文章才华,曾让海外也为之惊叹;“空余牛斗烛江南”则寓言式地表达了老人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犹在照亮后人。最后两句,“芳邻追溯逾三纪,曾仰苏斋供佛龛”,通过邻居们的追忆,表达了对老人长久以来的影响以及他在社区中的地位,还提及他曾供奉佛龛,显示其虔诚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思,又赞美了其人品学问,展现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委巷启衡门,阴森若岩岫。
帘楹隐群卉,砌药上虚牖。
寄迹市喧外,结契贤豪右。
嗟彼篱落英,蔚为九秋秀。
托志本孤高,非因霜霰瘦。
轻肥薄世尚,浮荣任物候。
谅无金石姿,谁慕松乔寿。
漉巾且相赏,采采以盈袖。
闻君有银甲,粲若英琼瑶。
濯濯承露盘,戎戎襜䄖貂。
皓月时一照,群艳嫣然消。
欲过问东篱,文园卧寂寥。
不知秋霜下,素质为谁骄。
万卉尽凋落,荣华非一朝。
何如岩下秀,怀芬抱寒条。
由来贤达士,林壑同佳招。
落英如可餐,岁晚托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