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装乍整,纚履盻行云。
羞脸团纱掩,娇蛾浅黛分。
翠松连理带,香腻七襄裙。
伫立花庭下,含情怕夕曛。
玉台装乍整,纚履盻行云。
羞脸团纱掩,娇蛾浅黛分。
翠松连理带,香腻七襄裙。
伫立花庭下,含情怕夕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女在花园中赏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玉台”、“行云”、“羞脸”、“娇蛾”、“翠松连理带”等,不仅勾勒出了仕女的外貌特征,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细腻情感。
“玉台装乍整”,开篇即以“玉台”这一华美的装饰物,形象地描绘了仕女精心打扮的情景,预示着她即将进行的一场美丽的展示。“纚履盻行云”,进一步描述了仕女轻盈的步伐和飘逸的姿态,仿佛她正踏着云端般轻盈地行走,充满了仙气和美感。
“羞脸团纱掩,娇蛾浅黛分”,这两句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仕女的面部特征。她羞涩地用纱巾遮掩着脸颊,双眉轻描淡抹,展现出一种既羞涩又略带娇媚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她的温柔与内敛。
“翠松连理带,香腻七襄裙”,这里通过“翠松连理带”这一形象,不仅描绘了仕女所佩戴的饰品,还隐喻了她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高洁脱俗的品质。而“香腻七襄裙”则通过衣物的香气和质地,表现了仕女衣着的精致与优雅。
最后,“伫立花庭下,含情怕夕曛”,这两句将画面定格在了仕女独自站在花丛中的瞬间。她静静地站立,眼中含情,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却又害怕夕阳的降临,可能是因为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是因为对某人的思念。整个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期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羞涩、温柔且充满情感的仕女形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
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
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
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算一生、凄楚也拚忍。
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
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
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滚滚银涛,泻不尽、心头热血。
想当年、山头擂鼓,是何事业。
肘后难悬苏季印,囊中剩有文通笔。
数古来、巾帼几英雄,愁难说。望北固,秋烟碧。
指浮玉,秋阳赤。把蓬窗倚遍,唾壶击缺。
游子征衫搀泪雨,高堂短鬓飞霜雪。
问苍苍、生我欲何为,空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