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笑吾身立两间,古人辙迹渺难攀。
斯文在昔豹窥管,吾力不量虻负山。
有识共知方寸好,无求方得几多閒。
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
亦笑吾身立两间,古人辙迹渺难攀。
斯文在昔豹窥管,吾力不量虻负山。
有识共知方寸好,无求方得几多閒。
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山行(其二)》。诗中流露出诗人面对自然山川时的心境与情感。
“亦笑吾身立两间”,这里的“两间”指的是两座山峰之间,诗人自嘲自己的渺小,如同站在两个空间之间,对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同时,这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奈。
“古人辙迹渺难攀”,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的足迹感到遥不可及,无法触摸到他们留下的成就与智慧。这里的“辙迹”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所留下的痕迹。
“斯文在昔豹窥管”,这句话中的“斯文”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崇和向往。“豹窥管”则是形容诗人的这种向往,如同豹子探视洞穴一样,既表达了渴望又透露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
“吾力不量虻负山”,此句强调了诗人面对自然的力量时所感受到的困顿与自觉的局限。“虻”是指一种小昆虫,而“负山”则是形容不可思议的重压,表明诗人的力量相对于雄伟的山脉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有识共知方寸好”,这里的“有识”指的是那些有见识的人,而“方寸”则是一尺见方的小空间。“共知方寸好”意味着这些有见识的人都能理解诗人内心世界中那一份难以言表的美好。
“无求方得几多閒”,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心境。他不强求什么,只是顺其自然地获得一些闲暇和宁静。
最后两句,“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完成的文学创作感到遗憾,并且决心在天气晴朗时到处游历,以补偿这一季度内的不足。这里的“渠诗”可能是指诗人的作品或是某种特定的文学计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山川的壮丽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向往与自我力量有限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