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孤荄,四出清芬,半秋始花。
只些儿肌骨,才逾一芥,许多韵度,迥压群葩。
得雨相催,随风所到,较七里山樊尤远些。
纷纷辈,笑渠侬桃李,徒竞春华。试容老子婆娑。
恍身在广寒仙子家。
任殷勤唤酒,恣从君赏,徘徊待月,剩向人夸。
我有家林,旧栽岩壑,得归去相延方是佳。
姑先约,拼共横船玉,教堕巾纱。
一种孤荄,四出清芬,半秋始花。
只些儿肌骨,才逾一芥,许多韵度,迥压群葩。
得雨相催,随风所到,较七里山樊尤远些。
纷纷辈,笑渠侬桃李,徒竞春华。试容老子婆娑。
恍身在广寒仙子家。
任殷勤唤酒,恣从君赏,徘徊待月,剩向人夸。
我有家林,旧栽岩壑,得归去相延方是佳。
姑先约,拼共横船玉,教堕巾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荄草,四处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到了半秋季节才开始开花。这种植物虽然细小,但它所蕴含的韵味却压过了其他的花卉。每当遇到雨水的滋润,它就随风飘逸地生长,甚至比七里山樊的距离还要远。
诗人借此抒发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心境。他笑谈那些俗世间争夺春华的人们,只是徒劳无功。诗人试图保持着一份超然的态度,仿佛置身于广寒仙子之家,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在这里,他不再过多地关注世俗的繁杂,而是随性地享受着生命中的美好。他任由殷勤唤酒,与朋友相聚赏玩,不必待到月亮才开始,而是余兴未尽时便夸耀着自己的得意。
诗人提及自己有一个家园,那里有老旧的树木,长在岩壑之间,只有回到那里,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最后,他与姑先约定,一起坐在玉制的船上,教会堕巾纱(一种草本植物)如何生长,这是一种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