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花时节雨烟笼,浓绿深青衬浅红。
观稼水田惊鹭起,杖藜人立画图中。
酿花时节雨烟笼,浓绿深青衬浅红。
观稼水田惊鹭起,杖藜人立画图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南春日雨景图。首句“酿花时节雨烟笼”,以“酿花”点明了季节,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雨烟笼”则营造出一种朦胧、湿润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柔的雾气所覆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接着,“浓绿深青衬浅红”一句,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浓绿和深青是春天植被的主色调,它们与浅红(可能是桃花或樱花)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春天的色彩斑斓,又强调了自然界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观稼水田惊鹭起”描绘了一幅农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水田边,诗人或许正观赏着农作物的成长,突然间,一群鹭鸟被惊起,飞向天空,这一瞬间的动态美与周围的静谧形成了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杖藜人立画图中”一句,以诗人的形象自喻,将自己融入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杖藜,即手持拐杖,常用来形容老年人或行路不便者,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悠闲与从容,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春雨中的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野色幽花静有馀,好山虽近不同途。
荒村被雨泥三日,草具留僧饭一盂。
断垄入秋频放水,老农垂手怕催租。
平生粗识田园兴,更复何门可曳裾。
生平寡嗜欲,颇愿得少闲。
尽读未见书,遍寻云外山。
往来二十年,昔者盟未寒。
妻子见驱迫,低头言作官。
朝翻朱墨案,暮对藜藿盘。
岂无一亩宫,令汝得少安。
向来栖息地,苔竹奉馀欢。
何时二三子,共驾牛车还。
汝实江海人,误令尘土干。
旧游在彷佛,欲往当不难。
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