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里晚濛濛,孤舟更北去。
鸟啼荒岸竹,帆转平沙树。
夜镫照暗水,雨声在何处。
万籁如笙竽,岁华送迟暮。
烟里晚濛濛,孤舟更北去。
鸟啼荒岸竹,帆转平沙树。
夜镫照暗水,雨声在何处。
万籁如笙竽,岁华送迟暮。
这首清代诗人张际亮的《舟中听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晚舟行画面。首句“烟里晚濛濛”以朦胧的烟雾和昏暗的天色渲染出傍晚时分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独处舟中的孤独感。接着,“孤舟更北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行程的孤单,以及向北行进的方向。
“鸟啼荒岸竹”通过鸟鸣声在荒僻岸边的竹林中回荡,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寂寥。而“帆转平沙树”则展示了舟行过程中帆影在沙滩树木间移动的动态景象,更显出旅途的单调。
“夜镫照暗水”描绘了夜晚灯火照亮幽暗水面的情景,给人以微弱而坚定的希望之感。然而,“雨声在何处”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雨声,暗示着诗人对未知风雨的担忧和对静谧被打破的期待。
最后两句“万籁如笙竽,岁华送迟暮”运用比喻,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比作笙竽合奏,形象地表现出夜晚万物静谧中的和谐与岁月流逝的沉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中听雨的感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思考。
双眸剪秋水,十指露春葱。
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
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花团扇,无语到东风。
此意复谁解,我辈正情钟。喜相从,诗卷里,酒杯中。
缠头安用百万,自有海犀通。
日日东山高兴,夜夜西楼好梦,斜月小帘栊。
何物写幽思,醉墨锦笺红。
逸志清虚,放心坦荡,莫令烦冗萦牵。
修身养性,随分乐因缘。
便是崇真奉道,甲丹内、长爇灵烟。
通闲趣,恬应得味,定许处长年。如然。
须了了,免除苦苦,锻炼流传。
便优游自在,做作新鲜。
直待元根渐莹,恁时节、功行完全。
还知否,蓬莱路到,见且是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