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四》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四》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头颅搭飒一山翁,万事随宜敢讳穷。

不结东华尘土梦,何干北海马牛风。

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

兀坐有时参世味,古今兴废转头空。

(0)
注释
头颅:头部。
搭飒:形容孤独或落寞的样子。
山翁:山中的老者。
讳穷:忌讳贫穷,此处指不回避贫穷。
东华:古代宫殿名,这里代指朝廷。
尘土梦:对朝廷功名的幻想。
北海:北方,比喻遥远的地方。
马牛风:比喻毫不相干的事。
踪迹:行踪和经历。
从容:平静、不慌不忙。
襟期:胸怀、志向。
冷淡:淡泊、不热衷。
兀坐:独自坐着。
参:品味。
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古今兴废:历史的兴盛衰败。
转头空:转眼间就变得毫无意义。
翻译
一位老翁独坐山头,面对世间事坦然接受贫穷。
他不向往朝廷的繁华,也不关心世俗的纷扰。
半生经历平淡无奇,内心却保持着淡泊宁静。
他独自坐着品味人生,感叹古今兴衰皆成过眼云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世事的一种超然和豁达,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察。

首句“头颅搭飒一山翁”,描绘了一个老者坐在山中的景象,通过“头颅搭飒”来形容其悠闲自在之态。"万事随宜敢讳穷"则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哲学。

接着,“不结东华尘土梦”,意味着作者对功名利禄没有执著,不愿意被世俗纷争所困。"何干北海马牛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的心态,仿佛在说,即便是远方的风,也与己无关。

中间两句“半生踪迹从容里,一片襟期冷淡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旅程的一种平和态度,虽然有所追求,但却保持着一份冷静与淡然。

末尾,“兀坐有时参世味”表现出作者偶尔也会沉浸在对世事的思考之中,而“古今兴废转头空”则是对历史兴衰无常的一种感慨,表达了对于过往和未来都持有一份空明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的自我写照,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次韵答孙平叔感春之作·其一

从教凿石置官场,不怕沧溟地脉伤。

薜荔斸开山鬼泣,莓苔迸出水精凉。

东周以后一春梦,西晋于今几夕阳。

自有青天开豁处,高秋买棹泛苍茫。

(0)

桂台

苍苔踏碎吟初就,绿荫看成老又来。

世事悠悠吾已矣,人生扰扰亦何哉。

(0)

闺怨·其三

能把玉箫传远意,难将彩笔写秋光。

翠屏金鸭芙蓉冷,梦短却嫌秋夜长。

(0)

伯夷

四海归周莫不臣,首阳山下饿夫身。

清风万古何曾死,愧死当时食粟人。

(0)

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其六

高低深浅逐阴晴,一簇林峦画不成。

谁道青山怕云点,白云点处转分明。

(0)

玲珑岩

诡形迥与万山殊,空洞由来一物无。

直恐虚心自天意,人间穿凿枉工夫。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