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廉洁可匡君,岂料颠连更殒身。
七载仪刑多制作,百年经史岂无闻。
人情汹汹何时定,世事茫茫总莫伸。
九死一生何足报,尽将心事付苍旻。
自知廉洁可匡君,岂料颠连更殒身。
七载仪刑多制作,百年经史岂无闻。
人情汹汹何时定,世事茫茫总莫伸。
九死一生何足报,尽将心事付苍旻。
这首明代朱同的诗《遭诬得罪赋此以见志(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清廉为官却无辜遭贬的深深感慨。首句“自知廉洁可匡君”,表明诗人本以为自己的正直廉洁可以辅佐国君,但接下来的“岂料颠连更殒身”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他未曾料到自己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七载仪刑多制作”回顾了诗人七年来的勤政有为,制定诸多法规制度,显示出他的政绩和贡献。然而,“百年经史岂无闻”暗示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
“人情汹汹何时定”反映了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无奈和对公正无法伸张的悲哀。“世事茫茫总莫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迷茫与无力感。
最后两句“九死一生何足报,尽将心事付苍旻”,诗人感叹即使经历九死一生的磨难,也觉得不足以报答国君的期望,只能将满腔的冤屈和抱负寄托给苍茫的天空,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委屈,又有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雨乍晴,又洗出,满庭葱茜。
金铃风急,惊起啄花乳燕。
袅柔条、断送了落红如霰。迟日。
正暄妍,飏游丝、钗头轻罥。
扑蝶归来,不觉玉弓酸软。
早安排、送春小会樱桃宴。深院。
密坐相逢,低声问取,可似多情荀倩。
却无语回眸,眼波一线。
月明人静,待寻欢良夜,阑干敲遍。
金斗放声频,多应细熨裙花茜。
五丝幢下,明日酬私愿。
天马徕,来中国。超虚无,蹑恍忽。天马徕,归有道。
飞而黄,服余皂。天马徕,谁攻尔。造不足,虞刘累。
天马徕,迅若禽。咈一窍,万马喑。天马徕,出阴山。
六骡死,金人还。天马徕,余与女。踰昆崙,谒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