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岩前烟嶂昏,羚羊挂角觅无门。
玉梭暗掷千峰外,一线虚通晓色分。
孤迥迥,绝瘢痕,万古寒潭搅不浑。
正坐当堂金殿冷,回头尽是我儿孙。
枯木岩前烟嶂昏,羚羊挂角觅无门。
玉梭暗掷千峰外,一线虚通晓色分。
孤迥迥,绝瘢痕,万古寒潭搅不浑。
正坐当堂金殿冷,回头尽是我儿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景象,以枯木和岩前迷蒙的烟嶂开篇,营造出一种幽寂而神秘的氛围。"羚羊挂角觅无门"运用了典故,比喻修行者寻求佛法的艰难与不易,暗示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并非易寻。
"玉梭暗掷千峰外,一线虚通晓色分"运用了比喻,将时光流逝比作玉梭穿过峰峦,暗示着岁月如梭,而一线晓色则象征希望与光明。诗人借此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孤迥迥,绝瘢痕,万古寒潭搅不浑"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的孤独与历史的沉淀,寒潭不浑象征着心境的清澈与执着。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画面,传达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最后两句"正坐当堂金殿冷,回头尽是我儿孙"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可能是一位高僧,他身处金碧辉煌的佛殿,却感到内心的清冷,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地位都是后辈的依托。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传承责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言式地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洞察,富有哲理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