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
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
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
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
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色中的美人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惆怅情感。开篇“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两句,既点明了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哀愁。接着,“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描述了江南春天花开繁盛之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往昔风光的怀念。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面对无法挽留的美好,只能徒增哀愁。而“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则是用琴瑟不调、花落随风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随时间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常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意境是优美的,但情感基调却是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频通婺女讯,兼得会稽书。
岁月呻吟里,文章困睡馀。
百年判憔悴,万里付迂疏。
尚欲身强健,相从得定居。
夜长夜长天复霜,海陵城中今夜长。
夜长夜长冬向晚,寒阶无人看月满。
路长家远来信稀,水阔山深归梦短。
堂上书生头已白,朔方健儿十年客。
想渠当此夜长时,抚剑虽长酒杯窄。
明妃爱惜汉宫衣,乌孙公主终不归。
戚姬去视鸿鹄举,更为君王作楚舞。
当此夜长谁送迎,此月还如今夜明。
夜长夜短公莫厌,寒即重裘热须簟。
夜长夜短公莫忧,多忧多厌公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