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把无生话更参,月移梅影到枝南。
身心识破梦中蝶,头角老来春后蚕。
笑斸野泉畦露菊,巧寻煖地圃霜柑。
蒲团睡足书遮眼,贝叶丛间会孔聃。
懒把无生话更参,月移梅影到枝南。
身心识破梦中蝶,头角老来春后蚕。
笑斸野泉畦露菊,巧寻煖地圃霜柑。
蒲团睡足书遮眼,贝叶丛间会孔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题为《余识頔云岑已三十年晚居觉际又八载矣近因山行疑接谈麈偈语奉赠》。诗中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心境。首句“懒把无生话更参”流露出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淡然,不愿过多探究生死哲理。接着,“月移梅影到枝南”描绘出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梅树上,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身心识破梦中蝶”表达诗人看透了人生的虚幻,如同梦境中的蝴蝶,意识到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头角老来春后蚕”以蚕比喻自己,即使年事已高,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求知的热情,如同春天后的蚕开始吐丝结茧。
“笑斸野泉畦露菊,巧寻煖地圃霜柑”写诗人亲自劳作,种植菊花和柑橘,体现了他的田园乐趣和对自然的亲近。“蒲团睡足书遮眼”则描绘出诗人阅读后的闲适,书本仿佛成了遮挡视线的屏障,让他得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后,“贝叶丛间会孔聃”暗指诗人与先贤孔子(孔聃是孔子的别称)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表达了对儒家智慧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趣和超脱的人生观,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禅意。
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
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桑间禾黍气,柳下牛羊群。
野雀栖空屋,晨昏不复闻。
前登澳梁坂,极望温泉分。
逆旅方三舍,西山犹未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