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幽胜,闲过惠远家。
到门云护砌,挥麈雨生花。
寺后峰阴合,阶前树影斜。
钟声休报晓,吾欲演三车。
何处寻幽胜,闲过惠远家。
到门云护砌,挥麈雨生花。
寺后峰阴合,阶前树影斜。
钟声休报晓,吾欲演三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偶然探访隐士惠远居所的经历,以及对云寺的景致与氛围的细腻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
首句“何处寻幽胜”,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隐逸之地的渴望。接着,“闲过惠远家”则点明了这次探访的目的地,暗示了诗人平日的悠闲生活态度。
“到门云护砌,挥麈雨生花”两句,通过“云护砌”、“雨生花”的景象,不仅渲染了云寺周围的神秘与清幽,也暗喻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这里的“云”与“雨”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寺后峰阴合,阶前树影斜”进一步描绘了云寺的环境,山峰与树木的融合,树影斜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钟声休报晓,吾欲演三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云寺中度过一段不受外界打扰的时光,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修行之中。这里的“三车”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身、口、意”三业,寓意着诗人希望通过这次探访,净化心灵,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云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窗外天光暝。素壁前、添出几重花影。
移座对花,故烧高烛,花叶光莹。
染襟袖香清,短屏低护似更称。带暗霜、枝上凝。
看嫩碧娇黄,淡红浓紫,最是细玲珑处,浅深相映。
枝梗。斜斜整整。斗艳妆、粉黛交逞。者般风景。
依依良夜,漏传酒醒。
愧座客新诗未成,空负红烛冷。壁上稿、重再省。
欲写出丰神,年来心绪不定。且把秋容慢咏。
一带小红桥,同倚画栏,池面荷靓。
飐飐芦梢,立蜻蜓不定。
新雨过、琼珠万点,荡流霞、妙莲香冷。
听垂杨岸,几树鸣蝉,催起游人兴。
虚亭萦曲沼,望不尽、绿叶千柄。
隔水盈盈,似美人临镜。
雪冰藕、凉生罗袂,泛清樽、风吹酒醒。
断云残照,渐花外、天光向瞑。
漾澄湖净绿,吹乍皱、熨难平。
算如许春光,花朝花夕,花雨花晴。
年年不教孤负,几闲人、于此费经营。
逞尽莺花伎俩,奖成风月声名。木兰艓子小于罂。
随处有居停。但曲溪暂泊,招云可落,呼鸟能应。
红尘半生劳攘,回首来、醒梦总难凭。
便好乘风飞去,瑶天星斗晶晶。
鸳瓦霜浓,金缸一点幺荷烨。
吴娘匿笑隐红帘,小露裙儿摺。帘外冰轮碾雪。
问谁领、人间花月。缑山仙子,谪向尘中,还吹尺八。
绕径疏梅,凌寒早有幽香接。
玉人试与并梅花,一样无分别。休把凉州高揭。
惹多少、宫墙偷擪。酒徒肠热,词客魂消,都难安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