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霍然开,不负登临亦快哉。
时俗半无乌帽堕,世情那有白衣来。
且沽薄酒酬佳节,欲赋新诗愧短才。
折得黄花簪两鬓,任渠两鬓自毰毸。
满城风雨霍然开,不负登临亦快哉。
时俗半无乌帽堕,世情那有白衣来。
且沽薄酒酬佳节,欲赋新诗愧短才。
折得黄花簪两鬓,任渠两鬓自毰毸。
此诗描绘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会。首句“满城风雨霍然开”写出了天气突变,风雨交加,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动荡的氛围,可能暗喻着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
接着,“不负登临亦快哉”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对眼前景象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份豁达。然而紧接而来的“时俗半无乌帽堕,世情那有白衣来”却透露出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哀叹——“乌帽”和“白衣”在古代常象征着纯洁或忠诚,但在诗人眼中,这种美好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反映了诗人的悲观情绪。
中间两句“且沽薄酒酬佳节,欲赋新诗愧短才”则流露出诗人面对佳节的庆祝心情和文学创作上的自谦之意。重阳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气,民众往往会在这一天饮用菊花酒以驱邪避瘟疫,但诗人的心境却更多地是在感慨中寻找寄托。
最后,“折得黄花簪两鬓,任渠两鬓自毰毸”则写出了诗人采撷菊花戴在头上的情景。黄花常象征着高洁和孤独,而“任其自然”的态度,也许是诗人内心对于世事的无奈与释然。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个人的情感波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一种独特方式。
东君虽不语,年华事、今岁恰如期。
向寒雨望中,晓霜清处,领些春意,开两三枝。
又不是、山桃红锦烂,溪柳绿摇丝。
别是一般,孤高风韵,绛裁纤萼,冰剪芳蕤。
清香还有意,轻飘度勾引,几句新诗。
须是放怀追赏,莫恁轻离。
更嫦娥为爱,寒光满地,故移疏影,来伴南枝。
谁道寿阳妆浅,偏入时宜。
自怜何幸少人如,不幸如人亦有馀。
贱日身安长欠学,荣时眼病却多书。
含毫终是冥搜拙,展卷仍惭博览疏。
最抱平生一般恨,累茵独享若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