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望断客愁新,往事悠悠起战尘。
地下奸雄无用处,别时歌舞可怜人。
河声入梦俱成泪,草色生秋不计春。
欲向西园访公子,夕阳黄叶落纷纷。
漳南望断客愁新,往事悠悠起战尘。
地下奸雄无用处,别时歌舞可怜人。
河声入梦俱成泪,草色生秋不计春。
欲向西园访公子,夕阳黄叶落纷纷。
这首《邺中怀古》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现实衰败的深刻对比。
首联“漳南望断客愁新,往事悠悠起战尘。”开篇即以“漳南”点出地点,暗示了邺城的历史背景。诗人站在漳水之南,遥望故地,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新愁的忧虑。这里的“客愁”不仅指个人的离愁别绪,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往事悠悠起战尘”,则将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
颔联“地下奸雄无用处,别时歌舞可怜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那些历史上所谓的“奸雄”,在地下已无用武之地,而他们在世时的歌舞升平,如今看来却显得可怜可悲。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也有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批判。
颈联“河声入梦俱成泪,草色生秋不计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愁。河水的声音在梦中化为泪水,秋天的草色不再记录春天的美好,这些意象都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以及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尾联“欲向西园访公子,夕阳黄叶落纷纷。”诗人想要前往西园寻找昔日的贵族,却发现夕阳下的黄叶纷飞,一片荒凉。这一场景既是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也是对现实衰败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衰败、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复杂感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