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阑干外,翛然一欠伸。
雨中无过鸟,烟际有行人。
树湿清阴重,沙坍潦涨新。
凭谁借蓑笠,整钓傍溪邻。
晓色阑干外,翛然一欠伸。
雨中无过鸟,烟际有行人。
树湿清阴重,沙坍潦涨新。
凭谁借蓑笠,整钓傍溪邻。
这首宋朝沈说的《晓色》,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首句“晓色阑干外”,以“晓色”点明时间,以“阑干外”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仿佛晨光初破,天边泛起淡淡的曙光,给人以清新之感。
接着,“翛然一欠伸”,通过人物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清晨醒来时的慵懒与舒适,仿佛能听到轻微的打呵欠声,感受到那股从睡梦中苏醒的活力。
“雨中无过鸟,烟际有行人。”这两句对比鲜明,雨中的寂静与远处行人的活动形成反差,既表现了雨后的宁静,又暗示着生活的继续,充满了生活气息。
“树湿清阴重,沙坍潦涨新。”树木因雨水而显得更加郁郁葱葱,沙地因雨水而变得泥泞,描绘出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变化。
最后,“凭谁借蓑笠,整钓傍溪邻。”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借给他蓑衣和斗笠,以便他能够去溪边垂钓的心愿,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清晨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陶器承昆珉,猎猎散绿丝。
饮以一杯水,卒岁长如斯。
露叶矗锋锷,霜根蟠崄巇。
昌阳欲论功,十驾不得追。
松柏脚踏土,并驱仍背驰。
寒苦我所安,泉石皆闻知。
岂意泉石间,得此偿心期。
澡濯冀怀新,疏剪贵适宜。
芳洁日以薄,潜逐炎凉移。
谓我水太清,汝便清涟漪。
抑我水太浑,古井非污池。
孤根要特立,晚节须坚持。
贞姿或不返,终当怨尤谁。
春葩与秋芗,擅美固有时。
西风一摇落,不死将安之。
亦足观物化,亦足为箴规。
清暑钱塘舶趠风,潮随帆影度空濛。
不妨放浪江山外,应笑驱驰朝市中。
年少绿衣宜养志,时平黄卷合书功。
南来桐树彫零甚,喜子清扬趣不同。
君不见商山昔有庞眉叟,道德高风耸山斗。
茹芝岁久得长年,身与此山俱不朽。
张公道与此老同,失身偶坠世网中。
却从神武挂簪绂,林泉岁晚殊从容。
寿宫谁遣芝生柱,三秀煌煌照庭宇。
平生心地只天知,天遣芝为灵府助。
商山之老长茹芝,公虽不茹亦不疑。
商山南山两不朽,公寿定应山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