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为棹,须为桡,舴艋子,何多劳。
黑油急旋旋,玉掌轻摇摇。
水划虫,水划虫,鸊鷉鹥鸭同从容,宽陂缓波无点风。
足为棹,须为桡,舴艋子,何多劳。
黑油急旋旋,玉掌轻摇摇。
水划虫,水划虫,鸊鷉鹥鸭同从容,宽陂缓波无点风。
这首诗描绘了水划虫在水面划动的情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和谐的韵律美。诗人以“足为棹,须为桡”开篇,巧妙地将水划虫的脚和触须比喻为桨,形象地展现了它们在水中划行的姿态。接着,“舴艋子,何多劳”一句,既赞美了水划虫勤劳的工作状态,也暗示了它们在水面上忙碌的身影。
“黑油急旋旋,玉掌轻摇摇”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水划虫的动作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相映衬,黑油油的水面与洁白的手掌形成鲜明对比,动态与静态交织,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水划虫如同在水面轻盈跳跃的精灵,其动作之轻巧,仿佛是玉手轻轻摇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水划虫,水划虫,鸊鷉鹥鸭同从容”这一句,诗人通过类比,将水划虫与鸊鷉、鹥鸭等水鸟并列,强调了它们在水面上的悠闲自得,共同享受着水中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最后,“宽陂缓波无点风”一句,描绘了一片开阔平静的水域,没有一丝风浪,只有水划虫的划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水划虫划水动作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和谐渲染,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风流最数宣城,奇山秀水神仙府。
琴高台畔,花姑坛上,鸾翔凤舞。
春度玉墀,月升金掌,荣分铜虎。
想少陵,知有异人间出,三百载、留佳句。
岁岁椒盘柏斝,到明朝、又还重举。
阳和散作,千岩瑞雪,两溪甘雨。
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
有东风传报,都人已为,筑沙堤路。
幕府增辉,前度刘郎,又还到来。
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绮罗丛里,欢动春雷。
彩笔新题,金钗半醉,当日英雄安在哉。
开筵处,是真仙福地,不着纤埃。
堪怜倦客情怀。
听吹竹弹丝金奏谐。
有黄花插鬓,何妨欹帽,绿橙醒酒,莫惜空罍。
坐上疏狂,帘间姝丽,应想横波一笑回。
停杯久,待娇歌缓劝,归骑休催。
天启重光,地锺上瑞,有人起自东山。
当年谢傅,几曾鹤发貂冠。
不似文章隽老,重来鸣步斗枢间。
洪钧转,五原草绿,太白兵闲。
运庆今朝初度,正日添纹线,月挂冰盘。
恩重御壶宣劝,喜溢天颜。
听取沙堤好语,金科红篆押千官。
春长在,调元鼎里,不假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