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天道公,可怨在不言。
日月讳明明,雨露讳欣欣。
霜雪讳惨惨,雷电讳焞焞。
唐虞暨周孔,虽作不讳人。
漫漫一大梦,口舌无常存。
今人不如古,时不分朝昏。
气不分燥湿,情不分怨恩。
法不分威赏,响响趋饔餐。
吾愿天有口,谆切诲八夤。
贪婪诲之义,残忍诲之仁。
庸懦诲使绌,才猷诲使信。
六经休讲鲁,百家可归秦。
无令知天者,酲然亦如醺。
自古天道公,可怨在不言。
日月讳明明,雨露讳欣欣。
霜雪讳惨惨,雷电讳焞焞。
唐虞暨周孔,虽作不讳人。
漫漫一大梦,口舌无常存。
今人不如古,时不分朝昏。
气不分燥湿,情不分怨恩。
法不分威赏,响响趋饔餐。
吾愿天有口,谆切诲八夤。
贪婪诲之义,残忍诲之仁。
庸懦诲使绌,才猷诲使信。
六经休讲鲁,百家可归秦。
无令知天者,酲然亦如醺。
这首明代徐威的《杂诗二首(其二)》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评。诗人首先指出,自古以来天道公正无私,不应有过多的抱怨,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往往对光明之事避而不谈,对苦难之事则夸大其词。他提到唐虞、周孔这样的圣贤,即使有所作为,也并不回避显示真实,与当下之人形成对比。
诗人接着批评世人不分是非,不分早晚,情绪波动大,对恩怨的态度极端,法律执行中也缺乏公正,人们趋炎附势,只关注个人利益。他希望上天能开口,以深切的教诲引导人们,教导贪婪者懂得仁义,凶残者明白仁慈,平庸者学会进取,有才智者坚守诚信。他认为儒家经典不必过分强调,而各家思想可以统一回归于秦法般的实用主义。
最后,诗人警告那些自以为了解天意的人,他们的醉态如同酒醉一般,实际上是失去了理智。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社会道德的失衡和个人价值观的偏差,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