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攀折半成荒,何似山中自在芳。
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
路人攀折半成荒,何似山中自在芳。
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
这首诗描绘了道旁木犀花的美丽与清幽,以及其在自然中的自由与宁静。首句“路人攀折半成荒”,形象地展现了木犀花在路人的采摘下逐渐凋零的情景,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美的破坏。接着,“何似山中自在芳”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山中木犀花自在生长状态的向往和赞美,突出了自然环境对植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后两句“可耐西风相料理,为谁消得许清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木犀花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表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质。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能够欣赏到这如此之多的清香?”这不仅是对木犀花香气的赞美,也是对那些能够静心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的呼唤,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旁木犀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反思,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日出机事生,日入群动息。
吁嗟利名子,逐逐何所急。
酌彼洪泽水,吾知非盗泉。
举世望甘霖,唤起神蛰渊。
姑恶姑恶家道立,汝为人妇供妇职。
妇德妇功汝不能,抱恨殁身空怨抑。
不化秋柏食,不化山头石。
化作春鸟鸣,号呶何苦极。
贯钱石八豆,充肠备粱糗。
饱嬉游手儿,初不事耕耨。
好衣好食街市女,汗珠滴滴田妇苦。
夫耘妇饷日卓午,朝夕南山捕蟲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