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横秋,浮云崩浪,夜凉先到梧桐。
荷花十丈,人在赤城中。
凤髻尚梳雾湿,眉峰翠、的烁双瞳。
多应是,金丹一粒,点就蕊仙宫。相逢。
蓬岛客,酒翻银海,一饮如虹。
弄横玉招月,吹上层空。
青鸾传书满座,蟠桃树、已结轻红。
拚沉醉,人间拍手,一笑有东风。
碧落横秋,浮云崩浪,夜凉先到梧桐。
荷花十丈,人在赤城中。
凤髻尚梳雾湿,眉峰翠、的烁双瞳。
多应是,金丹一粒,点就蕊仙宫。相逢。
蓬岛客,酒翻银海,一饮如虹。
弄横玉招月,吹上层空。
青鸾传书满座,蟠桃树、已结轻红。
拚沉醉,人间拍手,一笑有东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融合了自然美景与神话色彩,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碧落横秋,浮云崩浪,夜凉先到梧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碧绿色的天空和海洋相连,云朵如波涛般翻腾,而夜晚的凉意首先降临在梧桐树上,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隐含了诗人对自由、无边界世界的向往。
“荷花十丈,人在赤城中。”这里的荷花形象极具想象力,十丈之高可能暗示仙境中的神异,而“人在赤城中”则表明诗人已经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赤城”很可能是对仙境的一种比喻。
“凤髻尚梳雾湿,眉峰翠、的烁双瞳。”这一句描写了一位仙女的形象,她的发髻还未梳理完成,因为她的头发被云雾所濡,而她那翠绿色的眉毛和闪烁有神的眼睛则显得格外灵动。这不仅是对美人的描绘,更是诗人心中仙境居民形象的展现。
“多应是,金丹一粒,点就蕊仙宫。”这里的“金丹”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丹,能够长生不老,而“点就蕊仙宫”则意味着只要一颗仙丹,就能让人达到仙境。这两句强化了诗中仙境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生命的向往。
“相逢。蓬岛客,酒翻银海,一饮如虹。”这一句中的“蓬岛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酒翻银海,一饮如虹”则是在描绘一种超凡脱俗的饮酒场景,其中“一饮如虹”给人以神奇和壮丽之感。
“弄横玉招月,吹上层空。”这里的“弄横玉”可能是指一种仙乐,而“招月”则是在召唤月亮,这与“吹上层空”相呼应,都是在描绘一幅超凡脱俗的音乐境界。
“青鸾传书满座,蟠桃树、已结轻红。”这一句中的“青鸾”是神鸟,是仙境中常见的元素,而“传书满座”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仙人之间交流的场景,“蟠桃树、已结轻红”则增添了一种生命力与生机。
最后,“拚沉醉,人间拍手,一笑有东风。”这一句中“拚沉醉”是对酒宴乐趣的描写,而“人间拍手”和“一笑有东风”则是在表现一种超脱尘世、轻松愉快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永恒生命的追求,以及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亭亭凤凰台,屹立南海湄。
相传有神仙,骑凤曾到之。
翠旂羽葆纷杂遝,鸾笙十二吹参差。
鱼龙起听海波立,白鸐上下相追随。
一从仙人去不返,几番春草荒台基。
秋风吹老紫竹实,夜月空挂梧桐枝。
我时读书凤台下,与君同结沧洲期。
常常登临恣游乐,呼酒共酌黄金卮。
酒酣悲歌谩吊古,豪气万丈舒虹霓。
南溟俯观一杯小,罗浮侧望群峰卑。
眼周八极想高举,欲跨黄鹄云间飞。
有时吐言作珠玉,散落犹恐寰中知。
细询往事增慷慨,令人徒忆丁令威。
我闻唐虞三代时,麒麟在郊凤来仪。
乃知灵物产治世,神仙之说何足稽。
当今大圣人,德化溢九围。
醴泉甘露效祥瑞,芝房天马形歌诗。
凤兮性本灵,来仪勿迟迟。
醴泉可供饮,竹实堪疗饥。
莫向丹丘老文采,好向明廷览德辉。
凤兮凤兮久不来,使我怅望增遐思,使我怅望增遐思。
《凤台歌寄宝邑亲旧》【明·陈琏】亭亭凤凰台,屹立南海湄。相传有神仙,骑凤曾到之。翠旂羽葆纷杂遝,鸾笙十二吹参差。鱼龙起听海波立,白鸐上下相追随。一从仙人去不返,几番春草荒台基。秋风吹老紫竹实,夜月空挂梧桐枝。我时读书凤台下,与君同结沧洲期。常常登临恣游乐,呼酒共酌黄金卮。酒酣悲歌谩吊古,豪气万丈舒虹霓。南溟俯观一杯小,罗浮侧望群峰卑。眼周八极想高举,欲跨黄鹄云间飞。有时吐言作珠玉,散落犹恐寰中知。细询往事增慷慨,令人徒忆丁令威。我闻唐虞三代时,麒麟在郊凤来仪。乃知灵物产治世,神仙之说何足稽。当今大圣人,德化溢九围。醴泉甘露效祥瑞,芝房天马形歌诗。凤兮性本灵,来仪勿迟迟。醴泉可供饮,竹实堪疗饥。莫向丹丘老文采,好向明廷览德辉。凤兮凤兮久不来,使我怅望增遐思,使我怅望增遐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jPR4i9AF16.html
公馆候初旦,乘轺出闉阇。
载瞻王陵台,远在青山隅。
薄言纵登览,石径来萦纡。
念昔建筑时,拟为永远图。
孰知百世后,依旧成丘墟。
遗址虽尚存,草木久荒芜。
鹤驾竟不来,岁月屡已徂。
旷视洞万古,使我增长吁。
缅邈念明训,为善乐有馀。
悠悠千载下,犹能光简书。
吁嗟骊山葬,为计一何愚。
汉武英明主,善操威福权。
思复七世雠,锐志开北边。
骏马来西极,武功耀三边。
中年惑方士,入海求神仙。
金丹既罔效,何物堪延年。
晚岁发深省,用心师圣贤。
六经赖表章,道如日当天。
我读轮台诏,不愧秦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