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门礼二十年,依稀斗室寒灯,五夜涕零悲社稷;
载铭旌八千里,惆怅故山初服,九天魂下泣烟波。
著门礼二十年,依稀斗室寒灯,五夜涕零悲社稷;
载铭旌八千里,惆怅故山初服,九天魂下泣烟波。
此挽联以沉痛之笔,悼念张百熙先生。上联“著门礼二十年,依稀斗室寒灯,五夜涕零悲社稷”描绘了张百熙先生在简陋的书房中,夜以继日地为国家操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如同寒夜中的灯火,虽微弱却照亮了黑暗。五夜之泪,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伤,更蕴含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不舍。
下联“载铭旌八千里,惆怅故山初服,九天魂下泣烟波”则展现了张百熙先生逝世后,其遗体被运回故乡,沿途八千里的路程,每一里都承载着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而“故山初服”四字,既指归乡,也暗含初登仕途之意,表达了对张百熙先生从青涩到成熟的感慨。最后,“九天魂下泣烟波”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张百熙先生的灵魂在九天之上,仍能感受到人间的哀思与自然的壮阔,泪洒于无尽的烟波之中,形象地表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无限哀思。
整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张百熙先生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与祝福。
露华浸竹冷娟娟,想象嫦娥能少年。
万事只堪搔短发,一杯不拟问高天。
骎骎夜色投书幌,的的心期在钓船。
可笑薄云工料理,何曾遮却一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