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几度问荒祠,一入溪山出每迟。
樵径巳迷停辇路,桃花不减避秦时。
云深海岛无灵药,潮长春流没断碑。
惟有古原驰道在,东风岁岁草离离。
昔年几度问荒祠,一入溪山出每迟。
樵径巳迷停辇路,桃花不减避秦时。
云深海岛无灵药,潮长春流没断碑。
惟有古原驰道在,东风岁岁草离离。
这首诗《谒始皇庙和百旃》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始皇庙参拜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感受。
首联“昔年几度问荒祠,一入溪山出每迟。”开篇即以“昔年”二字引出回忆,诗人曾多次探访荒废的祠堂,踏入溪谷山林,每次走出都显得格外缓慢,暗示了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与敬畏。
颔联“樵径巳迷停辇路,桃花不减避秦时。”进一步描绘了庙宇周围的自然景观。昔日的砍柴小径已被遗忘,连皇家的车马行经之路也已消失不见,而桃花却依旧盛开,仿佛回到了秦朝时期,暗喻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颈联“云深海岛无灵药,潮长春流没断碑。”通过描述云雾缭绕的海岛、不断涌动的春潮以及被海水淹没的断碑,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苍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庙宇历史的追思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尾联“惟有古原驰道在,东风岁岁草离离。”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只有古老的原野上的驰道还存在,每年春风拂过,草木茂盛,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虽已模糊,但依然在自然界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