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绶出都门,经旬傍水村。
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
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
讵知行路里,翻得一逃喧。
垂绶出都门,经旬傍水村。
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
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
讵知行路里,翻得一逃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京都出发,沿河而行的旅途情景。首句“垂绶出都门”,以“垂绶”象征官员出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接着,“经旬傍水村”则展现了诗人沿途经过多个村落,与自然风光相伴的旅程。
“新蝉风乍应,高树荫初繁”两句,生动描绘了夏日河畔的景象:新蝉在微风中应和,高大的树木开始浓密地遮蔽阳光,营造出一片清凉与宁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个人情感相融合,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平静。
“月与飞帆伴,津无候吏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行舟的情景。月光与飞速前行的帆船相伴,渡口已无守候的官吏,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意境。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解脱与向往自由生活的态度。
最后,“讵知行路里,翻得一逃喧”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旅行,得以暂时逃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成功地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融入优美的诗句之中,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画楼东。又翠幕卷,晚来风。
绿叶采稊,露桃犹滴香红。
万蝶围春,引钿车骄马如龙。
黯黯碧云,见新月如弓。
近来疏懒,无一叶书字寄南鸿。
寸寸相思,玉荷心字香中。把酒吴红豆,酬诗苏紫。
别来意,料难瞒一点犀通。
栏楯栖香,园林换叶,忺人薄暖轻阴。
熟到青梅,晚来润逼吴襟。
相逢苦说江南好,写青山、酷似家林。
甚情怀、走马章台,长是愁侵。
近来心力抛何处,在需头墨牒,押尾红钤。
花管摧残,金荃旧句谁寻。
桃笙重听当年雨,怕萧萧、潘鬓难禁。
且今宵、起傍灯花,浅醉闲吟。
蚕丛鸟道昔经行。蜀魄不堪听。
江海一尊,回首松篁,万籁争鸣。
平生有梦,帐中玉貌,马上长缨。
老去雄心仍在,何须便说归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