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衡门不用名,此身长与一鸥轻。
浮生扰扰非吾意,底事悠悠空世营。
混迹渔樵频自得,凭谁风月竞多清。
云白山青共予好,百年怀土迥深情。
投老衡门不用名,此身长与一鸥轻。
浮生扰扰非吾意,底事悠悠空世营。
混迹渔樵频自得,凭谁风月竞多清。
云白山青共予好,百年怀土迥深情。
这首《衡门》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作品,通过“投老衡门不用名”开篇,表达了诗人晚年归隐田园,远离尘嚣的心境。全诗以淡泊名利的态度,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图景。
“此身长与一鸥轻”,诗人将自己比作悠闲自在的水鸟,形象地展现了他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浮生扰扰非吾意,底事悠悠空世营”,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认为人生忙碌并非他的本意,世间的一切营谋似乎都与他无关。
“混迹渔樵频自得,凭谁风月竞多清”,诗人选择与渔夫樵子为伍,享受着自然界的宁静与清雅,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他并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或赞美,因为自然界的美好已经足够让他心满意足。
最后,“云白山青共予好,百年怀土迥深情”,诗人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情融为一体,即使在百年的时光中,这份情感也未曾改变。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故乡深厚的情感。
南国清明节,折柳送行人。
汀洲满眼香草,斜日奈何春。
西望清流关外,千里庐阳山色,碧玉竞嶙峋。
明日摇鞭去,暮雨宿何村。濡须坞,肥水戍,几移军。
紫髯已远,八公草木怨咸秦。
转眼兴亡六代,残劫依稀半局,凭吊足伤神。
莺老春归矣,莫怨又离群。
傅粉临妆,凝脂扶醉,上巳初晴时序。
嫣然欲笑,澹不胜情,如对玉人三五。
曾记愔愔画廊,把酒看伊,燕憎莺妒。
怕匆匆开落,传神摹艳,要春留住。
谁信道、愁入芙蓉,芒生荆棘,一霎催花风雨。
楼台泡影,翰墨沧桑,忍忆那回尊俎。
不是天台梦游,自出山来,恁时归去。
问仙源鸡犬,总难忘却,画图重补。